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唐太宗常引用古人的话:“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

唐太宗常引用古人的话:“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说明他认识到

A.人民力量的伟大 B.要笼络地方官员

C.要遵循自然规律 D.加强边疆的管理

 

A 【解析】 依据题文信息可知,唐太宗把百姓比作水,把君主比作船,水可以让船在上面航行,也可以将船沉下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从隋末的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了人民群众的力量的强大,于是接受隋亡的教训,励精图治,发展生产。故A项符合题意,BCD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所以本题应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后人评价隋文帝:“有雄材大略,过人之聪明。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下列选项与这一观点相符合的是

A.重新统一天下 B.开通了大运河 C.被尊为天可汗 D.开创贞观之治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鸿章提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材料二 维新派认为“祖宗之法”必须随时因革,“无百年不变之法”。“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能变则强,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材料三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引进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1)材料一中李鸿章的言论代表了清政府内部哪一派别的主张?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中国人对待西方态度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

(3)材料三反映了中国在哪一领域的近代化探索?综上所述,指出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蔡元培来北大之前,北京大学的教员多是资深官僚,学生则多是年轻和资历浅的官吏,讲授的内容包括忠君、忠儒等传统的封建文化和思想。1946年,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后,便按照西方国家近代的大学模式,对北京大学进行整顿和改革。他“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之意”,进行思想解放和学术繁荣。蔡元培以“学诣为主”,罗致各类学术人才,使北大教师队伍一时出现流派纷呈的局面。全国各地的知识青年积极报考北大。蔡元培确立的这一办学思路影响深远,使北大“学风丕振,声誉日拢”,日新月异。

材料二 1916年后,蔡元培特邀陈独秀担任北大教授。继而,《新青年》编辑部也随之迁至北京。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传播着民主与科学的思想,也为日后爆发的学生运动提供了精神燃料。1918年夏,北大文科、法科的进步学生傅斯年、罗家伦、杨振声、顾颉刚等编印《新潮》杂志,组织“新潮社”成为《新青年》的友军。参加进步学生有:傅斯年、罗家伦、杨振声、顾颉刚、江绍原、康白情、李小峰、孙伏园、俞平伯、江敬熙、何思源等。1919年5月3日,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从巴黎和会传来,群情激愤,北大学生与各高校学生代表在北大法科礼堂集会,北大学生罗家伦起草了《北京学界全体宣言》,一场震惊中外的反帝爱国运动在北京爆发了,他们开启了新时代之门。

(1)据材料一,概括北京大学在蔡元培就任前后的变化。

(2)据材料二,概括北京大学在中国近代化探索中起到的作用。

(3)综上所述,请你谈谈高等教育在发展中应该遵循的原则。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中国建筑开始了新发展。旧城市陆续出现了一些新的建筑类型,如银行、海关、百货公司等。一些沿江沿海的旧城镇,被辟为商埠及划分为租界,形成新的商业区。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以后,我国逐渐出现了近代工业建筑、交通建筑、公共建筑。当时的房屋,早期以殖民地式和折中式居多,逐步又传来了古典式、罗曼式、哥特式、欧洲村舍式。随着城市的发展,房地产商纷纷投资住宅建筑,使住宅商品化。新型里弄最先在上海出现,一些大城市还出现了高层公寓。开埠之初,这些建筑物多是砖木结构,外墙以青砖砌筑。到二十世纪初时,外观已有应用面砖、石块等做法,内外装饰也相应增加,房屋的机械设备也比较现代化,高层建筑已应用了电梯。

材料二 作为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金融贸易区,上海外滩建筑大都是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建造的银行办公大楼,多以欧洲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和折中主义风格相融合,建筑的造型、体量和轮廓线与建材的质感、色彩等呈现高度的和谐,代表了上海独特的建筑文化背景,尤其是外滩沿线风格多样、鳞次栉比的各式建筑沿江林立,久享“万国建筑博览会”的美誉。

(1)据材料一,指出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建筑“新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上海城市建筑体现出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3)综上所述,谈谈你对中国建筑近代化的认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些人不仅是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倡导者、支持者,也是1919年5月反日爱国运动的积极倡导者、支持者。这些新式知识群体起初主要是以个体的身份零星地参与到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实践当中,其产生的社会影响自然有限。通过新文化运动和反巴黎和会出卖中国利益的社会运动,这个新式知识群体精英整体地、主动地出现在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舞台上,成为一支无法忽视的巨大的力量。

材料二 这些人以《新青年》为阵地,系统展示了科学精神对文化的巨大作用和影响。通过彰显科学怀疑和批判的精神,对传统采取了激进的批判态度,“打倒孔家店”一度成为这些新式知识群体进行文化革新的口号。通过推崇理性和实证的精神,新文化运动扫除了大量玄学迷信的鬼话,有力推进了民众心智的启蒙。而科学推崇说服而非压服的精神又为国人解决政治中的分歧提供了一个范例,对中国民主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据材料一,指出“新式知识群体”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前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式知识群体”进行的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

(3)综上所述,请你为如何对待新式群体提出合理化建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