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谚语称“苏湖熟,天下足”,这一现象表明
A.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实现南移 B.宋代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
C.中国古代丝织生产达到高峰 D.宋代的制瓷水平领先世界
大运河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这条世界上建造时间最早、空间跨度最大的人工运河开凿于
A.秦始皇统治时期 B.汉武帝统治时期
C.隋文帝统治时期 D.隋炀帝统治时期
张骞通西城使天山南北地区历史上第一次与中原连为-体,中原与西城乃至更西的广大地区交通路线逐步开辟,形成了著名的通商要道
A.茶马古道 B.驰道 C.丝绸之路 D.蜀道
泰朝创立了大-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皇帝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在地方上,进一步废除了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了由中央直接管辖的
A.禅让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2019年7月,中国良渚古城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所代表的良渚文化具有“稻作、礼玉、黑陶”等特征。与良渚文化特征类似的文化遗址是
A.半坡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红山遗址 D.大汶口遗址
对外政策的制定对经济的发展往往产生一定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分解和破坏的过程,延续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南京条约》后的初期,还没有因以后的条约而开放更多的港口,所以可以称为五口通商时期。在这时期,中国的进出口领比起以后还是很小的,但是在靠近通商口岸的沿海地区,原有的社会经济生活已经开始受到了深刻的影响。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材料二如下表 1972-1992年的中美贸易(单位:百万美元)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如下图
(1)根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战争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2)指出材料二中中美贸易的趋势并说明导致1980年后中美贸易变化的直接原因。
(3)根据材料二,另提取一个观点,并用史实加以说明。
(4)分析材料三中“英国背向而驰”的含义,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影响国家制定对外经济政策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