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一个洗劫,另一个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着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这段文字描写的历史事件是
A.英国军队火烧美国白宫
B.日本军队攻占南京
C.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城
D.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英国的格雷斯顿曾这样评价鸦片战争:“在人类历史中,我从未见过如此不正义并故意要使国家蒙受永久耻辱的战争。飘扬在广州城头的英国国旗只是为了保护一桩可耻的交易进行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支持英国对华发动正义的战争
B. 为英国发动战争作辩护
C. 未看到英国发动战争的真实目的
D. 支持中国的反侵略战争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上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一直进行着有效的管辖,并为巩固国家的统一同内外反动势力作了长期不懈的斗争。
材料一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元朝时,中央政府就对西藏进行了有效地管辖。
清朝统治时期,1653年顺治帝册封藏传佛教格鲁派首领五世达赖为“达赖喇嘛”,康熙时又册封另一位宗教首领为“班禅额尔德尼”。此后,历代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1727年,清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对西藏事务尤其是军事和外交方面的管理。乾隆时,为防止蒙藏贵族操纵达赖、班禅转世灵童的人选,又依照藏传宗教仪轨,依法做出了具体的规定。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
(1)唐太宗时为促进汉藏友好奠定基础的和亲事件是什么?
(2)概述材料一中清朝统治者管理西藏的举措。
材料二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珍瑶不急之物,悉听而归。”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3)请说出元朝时管理台湾机构的名称。
(4)材料中的“余”(文言文,我)指的是谁?“贵国”又是哪一国?
(5)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上台以来,拒绝承认“九二共识”,大力推行去中国化,在分裂祖国的道路上愈行愈远,引起了人们对台海局势的担忧。请你就台湾问题谈一下自己的感想。
秦始皇创立了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历代统治者为巩固和强化君权,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材料一
(1)写出上图制度的名称:
材料二 元朝幅员辽阔,为从政治上巩固国家统一,使中央集权在政治体制方面得到保障,元朝进行了制度创新。
(2)元朝创新了什么制度?今天的西藏地区归那一机构管理?
材料三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反映了哪个朝代的情况?材料中的皇帝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四 清代史学家赵翼说:“(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4)材料四中的雍正皇帝设立了什么机构?上面四则材料反映了什么趋势?
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大业年间,增设进士科,考试作为一项重要制度确立起来。这样,士人可以不经荐举,直接报名考试。由官府择优录取,从而纠正了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子弟通过门第进入仕途的局面。
(1)科举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这一制度确立之前在选官方面有何弊端?
材料二 唐因隋制。贞观年间,增加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武则天时为防止一些人通过钱财考入进士,又对科举制进行了完善。唐玄宗时,诗赋成为主要的考试内容。唐代,考中进士即具备做官资格,由于宰相多是进士出身,时以应考进士科最为人崇慕,报考人数最多。科举考试允许普通人报考,为庶族中小地主,乃至出身寒微的平民知识分子开辟了一条升官的路。
——摘编自《中国古代文化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太宗为完善科举制度采取的措施。武则天为减少作弊推出了什么举措?唐朝是诗歌最为鼎盛的时期,这与材料二中什么措施有关?说出科举制的作用有哪些?
材料三 宋代科举考试增设词科,“词”受到普遍重视,文学发展焕然一新。科举考试录取士者大幅增加,读书风气日盛。《三字经》《百家姓》等小百科全书成为宋朝幼儿启蒙读物,文明高度发展。
——摘编自《中国古代文化史》
(3)试举出这一时期的一位著名词人。
材料四 明朝再度恢复了通过对儒家经典的竞争性考试来选拔文官的制度,这套制度后来变成了一种僵死的形式,它一直保持到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
——汤因比《历史研究》
(4)材料四对“儒家经典的竞争性考试”采用的答卷文体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套制度的“僵死的形式”有何弊端?
它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小说的巅峰之作。它以贵族青年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为线索,通过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它是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