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呼唤改革,改革造就时代。中国的改革开放走过了40年光辉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78年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内容越来越丰富。这种变化被不断涌现的新词汇记录了下来。
材料二
材料三 中国经济的腾飞,既有诸多“内因”,也有经済全球化这个“外因”。40年来,中国逐步改变了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由游离其外到积极拥抱。中国的改革开放均以重大历史事件作为起点逐步深入:一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二是邓小平南方谈话;三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四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
——摘编自苏格《全球化与中国的改革开放》
材料四 综合研判世界发展大势,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我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1978年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的知识,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的创办和发展对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起到了什么作用?
(2)根据材料二,“新时期,我国农民发展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是袁隆平。”这反映了新时期我国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分别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经济腾飞的“外因”是什么?我国对这一“外因”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4)根据材料四指出,我们党对经济全球化的形势做出了怎样的判断?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将坚持怎样的大政方针?
材料一,从1953年开始全国围绕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开展全面的工业化建设。156项工程全部是重工业,尤其是国防工业。“一五”期间建立的工矿企业达到了1万个以上,…这些新头项目的先后投产,使中国原有工业结构巨变,也使原有工业布局明显変化,一定程度改变了旧中国偏重沿海、沿江地区,内地稀少的现状
——陈争平、兰日旭《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教程》
材料二 1956年中共八大指出,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材料三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请回答:
(1)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的知识概括“一五计划”的重点和意义。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当时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
(3)总路线开始实施后,党中央为了加快建设速度又发动的两大运动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你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获得哪些启示?
1953年底,家住泉州的汉民族农民王小二耕种地主王老五的土地。以上说法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将其写人党章,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重大历史性会议是
A.党的十三大
B.党的十四大
C.党的十五大
D.党的十六大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是逐步形成的,其突破口是
A.建立经济特区
B.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C.开放沿海城市
D.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漫画《一位农民朋友的足迹》(下图),从这个变化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
A. 百姓的政治、文化生活日益扩大
B. 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方式不断变化
C. 私家车已经成为农民朋友的首选交通工具
D. 科学技术的发展,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