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隋文帝是我国历史上非常有作为的君主,下列哪一项措施不属于隋文帝所为( ) A.夺...

隋文帝是我国历史上非常有作为的君主,下列哪一项措施不属于隋文帝所为(  )

A.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 B.灭掉陈,南北重归统一

C.励精图治,注重节俭 D.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半两钱

 

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文帝杨坚是隋朝开国皇帝,他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灭掉陈,使得南北重归统一,他在位期间,励精图治,注重节俭,促进了经济的发展;ABC符合隋文帝的措施;秦统一天下,规定以外圆内方的半两钱为全国通行的货币,这是我国最早的统一货币,D项不是隋文帝的措施,是秦始皇的措施,所以答案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早日结束海峡两岸的隔绝状态,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中国共产党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根据时局和情况的变化,不断调整对台政策,两岸关系经历了敌对——缓和——和平发展的艰难历程,也与新中国一道同呼吸共命运,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

材料二2015年11月7日,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大酒店会面,“习马会”是1949年以来两岸最高领导人首次会面。习近平指出:“我希望两岸双方共同努力,两岸同胞携手奋斗,坚持‘九二共识’,巩固共同政治基础,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保持两岸关系发展正确方向,深化两岸交流合作,增进两岸同胞福祉,共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让两岸同胞共享民族复兴的伟大荣耀。”

请回答:

(1)为了早日实现祖国的统一,党和政府在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怎样的对台基本方针?

(2)20世纪90年代,随着海峡两岸交流的日益密切,两岸分别成立并授权哪两个民间团体开始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

(3)1992年,这两个团体达成的共识(即“九二共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你认为当前严重阻碍台湾和祖国大陆实现和平统一的因素有哪些?

(5)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促进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进程?(提出一点可行性建议即可)

 

查看答案

尊重才能互信,合作才能共赢。半个多世纪来,中美关系的演变用事实说明了这个道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十月二十五日以压倒多数通过了“恢复我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立即驱逐蒋介石集团”的提案。美帝国主义长期剥夺我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政策和企图在联合国内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宣告彻底破产。多年以来,许多友好国家一直为恢复我国在联合国中合法权利进行不懈的努力,这次联大表决的结果,反映了各国人民要求同中国人民友好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任何势力也阻档不了这一历史潮流。

(1)材料二中美国的“阴谋”彻底破产的标志事件是什么?结合材料分析美国“阴谋”破产的原因。

    材料二: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后来他回忆道:“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2)结合材料一、二分析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近年来,由于美国实施重返亚太战略,在中国的钓鱼岛和南海问题上都可以看到背后美国的身影。经济上美国不断实施贸易保护主义也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对外贸易,中美摩擦不断。同时中美双边贸易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据统计,2015年中美贸易额达5583.9亿美元,同比增长0.6%。中国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美国又是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3)结合材料三分析,近年来中美关系的特点是什么?你认为中美两国应该怎样做才能既保持两国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又能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

 

查看答案

时代呼唤改革,改革造就时代。中国的改革开放走过了40年光辉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78年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内容越来越丰富。这种变化被不断涌现的新词汇记录了下来。

材料二 

材料三  中国经济的腾飞,既有诸多“内因”,也有经済全球化这个“外因”。40年来,中国逐步改变了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由游离其外到积极拥抱。中国的改革开放均以重大历史事件作为起点逐步深入:一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二是邓小平南方谈话;三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四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

——摘编自苏格《全球化与中国的改革开放》

材料四  综合研判世界发展大势,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我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1978年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的知识,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的创办和发展对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起到了什么作用?

(2)根据材料二,“新时期,我国农民发展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是袁隆平。”这反映了新时期我国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分别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经济腾飞的“外因”是什么?我国对这一“外因”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4)根据材料四指出,我们党对经济全球化的形势做出了怎样的判断?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将坚持怎样的大政方针?

 

 

查看答案

    材料一,从1953年开始全国围绕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开展全面的工业化建设。156项工程全部是重工业,尤其是国防工业。“一五”期间建立的工矿企业达到了1万个以上,…这些新头项目的先后投产,使中国原有工业结构巨变,也使原有工业布局明显変化,一定程度改变了旧中国偏重沿海、沿江地区,内地稀少的现状

——陈争平、兰日旭《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教程》

材料二  1956年中共八大指出,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材料三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请回答:

(1)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的知识概括“一五计划”的重点和意义。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当时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

(3)总路线开始实施后,党中央为了加快建设速度又发动的两大运动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你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获得哪些启示?

 

 

查看答案

1953年底,家住泉州的汉民族农民王小二耕种地主王老五的土地。以上说法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