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我国古代时期,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广泛开展,不仅使中华文明更加辉煌,也促进了世界文...

我国古代时期,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广泛开展,不仅使中华文明更加辉煌,也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盛唐从习俗风尚到思想文化都体现出胡汉交融和中西贯通的特点,展示了博大开放、海纳百川与充满创新活力的时代精神。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七下)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唐代中外交往的典型事例。

材料二: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在一些重要港口开设专供外商居住的“蕃坊”,并设有“蕃市”“蕃学”,还先后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置市舶机构管理海外贸易……宋代海外贸易范围很广……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七下)

(2)材料二中“宋代海外贸易范围很广”这种情况的出现得益于当时哪一技术发明及应用?

材料三:(1431年某人自述)自永乐三年(1405 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番国……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清朝乾隆皇帝在给英王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摘编自《中国古代史资料选集》

(3)材料三中的“某人”是指谁?清朝乾隆皇帝的这句话在当时演变成什么对外政策?

(4)纵观古代中国对外政策的变化,请你说说对我们今天的社会发展有何借鉴意义?

 

(1)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行天竺;日本遣唐使来中国等 (任举一例) (2)指南针在航海中的应用 (3)郑和 闭关锁国 (4)从开放交流到闭关保守,开放则国兴,闭关则国衰;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学习借鉴其他民族、国家的先进经验、长处和技术;反对闭关锁国等(开放性试题,考生答出其中任意二点即可,若有其它见解,只要言之成理,亦可给分。) 【解析】 (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博大开放、海纳百川与充满创新活力的时代精神”可知,唐代中外交往的典型事例有,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行天竺;日本遣唐使来中国等。 (2)根据所学和材料二“宋代海外贸易范围很广……”可知,这是因为指南针在航海中的应用。 (3)根据所学和材料三“……某人自述……迄今七次,所历番国……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乾隆皇帝……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可知,这个人就是郑和;乾隆的话演变成闭关锁国政策。 (4)根据所学和材料一二三可知,古代中国对外政策的变化从开放交流到闭关保守;它给我们的启示是,开放则国兴,闭关则国衰;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学习借鉴其他民族、国家的先进经验、长处和技术;反对闭关锁国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选拔人才的重要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豪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作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1)为改变材料一所反映的弊端,隋朝时采取了什么措施? 隋朝首创的这一措施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材料二:宋代“重文轻武”,所以也很重视科举考试,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宋代的科举放宽了录取的范围,名额也成倍增长,唐代录取进士,每次不过二三十人,少则几人、十几人,宋代每次录取多达二三百人,甚至五六百人。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摘编自《宋朝科举制度: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改革时期》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科举制度的特点。

材料三: 中国进入近代以后,剧烈的社会大变动迫切需要大批与时代相适应的人才……而科举制度依旧执迷于八股文、小楷试帖,所取之人内不能兴国安邦,外不能御侮抗敌。

——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

(3)材料三抨击的是中国古代史上的哪一制度?该制度为何会遭到人们的批评或诟病?

 

查看答案

“他是杰出的科学家, 他的写的一部书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材料中的“一部书”是

A.《天工开物》 B.《农政全书》 C.《本草纲目》 D.《三国演义》

 

查看答案

从明太祖朱元璋废除宰相到清雍正帝设置军机处,这种变化反映出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A.民族危机加深 B.边疆防御巩固 C.国家走向开放 D.皇权高度膨胀

 

查看答案

维护国家统一,打击外来侵略势力,是任何一个国家统治者的重大治国谋略。清朝为加强对台湾地区的管理,1684年设置了

A.北庭都护府 B.伊犁将军 C.台湾府 D.宣政院

 

查看答案

戚继光是明朝著名的抗倭英雄.下列诗句中,表明他消除倭患的决心和意愿的是

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B.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C.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D.文臣不爱钱,武将不惜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