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诞生于1923年的美国《时代》周刊,从未停止过对中国的审视和打量。以下是以毛泽东...

诞生于1923年的美国《时代》周刊,从未停止过对中国的审视和打量。以下是以毛泽东为主题的一些《时代》杂志封面资料。  

材料:2月7日,毛泽东第一次成为《时代》封面人物(见图1)。《时代》作如此描述:“对毛泽东而言,则意味着巨大的荣耀。5亿困顿疲惫的中国民众在上周见证了毛的辉煌一一他们进入了北平。” (红色基调)1950年12月11日的《时代》封面(见图2)。红色的基调和蝗虫明确体现着意识形态的含义,而人物更是有着生硬刻板的脸和阴冷的眼神。《时代》如此描述选择毛泽东作为封面人物的理由:“他的军队让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遭受到了痛击。” (混乱迷茫)毛泽东又分别在1958年12月1日和1967年1月13日登上了《时代》的封面(见图3)。1958年的《时代》内文如此描述:“乡村里的夜晚,无数的高炉向天空迸射着耀眼的红色光芒。”而1967年的封面左上角则写着中国陷于混乱。且封面主调灰白,隐喻中国是一穷二白。(外交转机)1972年2月6日。《时代》封面上一个大大的“友”字(见图4),左上角是毛泽东与尼克松握手照片,主题凸显得相当明确--“尼克松从北京带回来什么?这个问题其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尼克松在北京这件事情。”《时代》周刊如是说。(溘然长逝)1976年9月20日。主题是毛泽东之后的中国(见图5)。《时代》周刊在内文里谈到了毛泽东,谈到了毛泽东的继承人“必须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满足了大多数人的利益”。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毛泽东第一次成为《时代》周刊封面人物是在哪一年?

(2)这期封面的特点说明中美之间的关系如何?文中“痛击”指的是哪一战争?这一军事行动中国方面直接领导者是哪位?

(3)这两期《时代》封面,分别反映了当时中国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对中国经济发展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4)该期封面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表明中美关系开始发生怎样的变化?此事发生的前一年,中国已经取得的重大外交突破是什么?

(5)之后毛泽东的继承人为“满足人多数人的利益”开创了一条怎样的社会主义建设之路?

 

(1)1949年。 (2)中美处于敌对状态;抗美援朝战争;彭德怀。 (3)大跃进运动、文化大革命运动;都使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 (4)尼克松访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或中国重返联合国)。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解析】 (1)依据材料信息“5亿困顿疲惫的中国民众在上周见证了毛的辉煌--他们进入了北平”可知,1949年毛泽东进入北平,毛泽东第一次成为《时代》周刊封面人物是在1949年。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信息“红色的基调和蝗虫明确体现着意识形态的含义,而人物更是有着生硬刻板的脸和阴冷的眼神。《时代》如此描述选择毛泽东作为封面人物的理由:“他的军队让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遭受到了痛击”可知,新中国成立之时,中美处于敌对状态;第二小问,依据所学可知,抗美援朝战争;第三小问,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 (3)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信息“乡村里的夜晚,无数的高炉向天空迸射着耀眼的红色光芒。”而1967年的封面左上角则写着中国陷于混乱。且封面主调是灰白,隐喻中国是一穷二白”可知,1958年我国掀起了大跃进运动;1966年十年文革开始;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大跃进运动、文化大革命运动都使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 (4)依据材料信息“1972年2月6日。《时代》封面上一个大大的“友”字,左上角是毛泽东与尼克松的握手照片,主题凸显得相当明确”可知,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了,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5)依据所学可知,邓小平、江泽民、胡江涛、习近平开创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开始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材料一中这篇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的发表及引发的讨论有什么积极作用?

材料二  中共的政策从阶级斗争到经济改革的大转变,是中国革命手段的重大改变。确定邓小平为中国最高领导者的地位,到1978年底才实现,邓的改革程序才得以开始。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2)材料二中的“邓的改革程序”开始于哪次会议?列举这次会议在思想上和政治上的主要内容。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何历史意义?

材料三  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如下表格)

1980年产量

5.2亿公斤

1981年产量

6.7亿公斤

1982年产量

7.15亿公斤

 

(3)根据材料三回答,凤阳县农业生产呈现什么趋势?其原因是什么?

材料四  深圳原属广东宝安县,与香港只一河之隔,是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划为经济特区以后,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大办工业、商业和旅游业等。在很短的时间里,把荒滩野岭变成了一座现代化城市。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4)根据材料四分析,深圳变成现代化城市的原因是什么?举出一例与深圳同年建立的经济特区。

材料五  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

——邓小平

(5)根据材料五结合所学知识,邓小平发表这段谈话有什么重要意义?

材料六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努力。

——中共十九大报告

(6)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将如何继续?

 

查看答案

下图是新中国50年代至70年代科技发展情况(科技成果)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①时期的科技发展得益于三大改造的完成

B.②时期取得的成就是“一五”计划的成果

C.④时期取得的成果是“两弹一星”

D.⑤时期取得的重大成果是得益于改革开放

 

查看答案

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建交高峰的主要原因是

A.中苏关系恢复正常 B.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中国开始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查看答案

下列成就中,按取得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中葡两国举行澳门交接仪式

②战略导弹部队的组建

③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④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

A. ③②④①

B. ②③④①

C. ②④③①

D. ③④①②

 

查看答案

在一本名为《回归路》的书籍中,记录着20世界80年代中国政府为实现中国统一大业所作出的努力,其中应包括(       )

①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②中葡签署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 ③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 ④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