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校七年级学生进行“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步骤一:中华民族一家亲)
材料一 拉萨市大昭寺前的广场上最立着建立于公元823年的唐蕃会盟碑,这是汉藏两民族团结友好的历史见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与吐蕃交往的重要史实。
(2)举出清朝加强对西藏管精的重大措施。
(步骤二:对外交往促发展)
材料二 “郑和崇拜”并非形成于中国本土而是形成于东南亚。在东南亚,流传着许多与郑和有关的传说,如郑和在当地建清真寺、教导当地人斋戒回教等文化的传说;郑和与印尼巴厘岛的荔枝、花生、白葱等种植的传说。此外,还有印尼和马来西亚的“郑和鱼”、郑和留下的“拍手以呼风“习俗等。
(3)根据材料二中郑和的活动,分析“郑和崇拜”形成于东南亚的原因。
(4)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你认为郑和下西洋最值得我们纪念的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理由。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都市贸易)
材料一 北宋东京城内人口稠密,居民超过百万,是中国最大的城市。城里买卖和居住的地方已经分不清,随处可开设商店,小商版也不限在特定的市区之内,城厢内外均可沿门叫卖,商品可以在白天、夜盹交易,三鼓以后还可夜市,通晓不绝。城内还有饮食街、马行街、衣料铺、药铺等。
(1)据材料一,概括东京商业活动的特点,(不得照抄原文)。
(海外贸易)
材料二 在宋代,海外贸易集中在南部沿海和长江下游的几个大城市……为了能征收关税,将对外贸易限制在某些官方控制的大港口的制度开始于8世纪,在宋代这些关税成为政府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在宋代中国人逐断开始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
——摘编自(美)费正清、赖肖尔《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三 宋高宗说:“市船(海外贸易)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当,所得动以百万计。”
(2)据材料二、三,“宋代中国人逐渐开始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的原因和条件是什么?写出宋朝对外贸易的两个主要港口。
《明朝那些事儿》吸引了大批青少年读者,掀起一股读史热潮。下列史实不可能出现在这部作品中的是
A.朱棣迁都北京 B.设立锦衣卫 C.李自成起义 D.京剧流传四方
民间有“明修长城清修庙”的说法,这反映了清朝一些统治者实行了颇具远见卓识的民族政策,对边疆少数民族进行安抚。以下内容与此不符的是
A. 顺治帝册封五世达赖 B. 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C. 康熙帝册封班禅 D. 乾隆帝在承德避暑山庄接见班禅六世
清朝思想家、文学家龚自珍的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形容的是当时思想界的沉闷气氛。回顾历史,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焚书坑儒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八股取士与文字狱 D.“闭关锁国”政策
“文字狱”主要压制打击的是
A.督抚大员 B.王公贵族 C.知识分子 D.分裂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