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周年,高考制度有利于国家人才的选拔。历史学者威尔•杜兰特在《世界文明史》里评价我国古代某制度曾写道:“没有操纵的提名,没有伪君子卑鄙的争夺……没有混战或腐败的选举,没有仅凭巧言而能登入仕途的现象”。他称赞的是中国古代的
A.中央集权制
B.九品中正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图示法是一种直观形象的学习方法。用图示法描绘隋朝大运河大致走向,较贴切的是
A. B.
C. D.
如下图是某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史时制作的一段政权更迭的年代标尺,其中③处建立的是
A.隋朝
B.唐朝
C.北宋
D.明朝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少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
——摘编自《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 为推动解放区土改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中共中央1947年7月至9月在西柏坡召开全国土地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连同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
翻身农民获得了土地后,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农业生产。在“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争胜利”的口号下,努力兴修水利、扩大耕地面积、增添牲畜农具,使农村经济面貌迅速改观。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下》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中的土地纲领分别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期间颁布的?这些土地纲领共同的分配方式是什么?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中土地政策的实施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产生的影响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不同阶级提出土地纲领的共同目的是什么?
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材料一 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上要求并吞并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我们学界今天排队游行,到各公使馆去,要求各国出来维持公理。勿忘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罗家伦:“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材料二 参加1919年5月4日游行的学校名单表
中国代表团因为害怕对失败负责任,所以向国内报告:“此次中国主张失败之原因,一是由于1918年9月,我国当局与日本政府‘欣然同意’之山东换文,二是由于.遂使爱我者无从为力”。
——北京《中国时报》1919年5月1日
(1)从材料一看,游行的直接目的是什么
(2)上述材料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一事件发生的原因(至少答出四条)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维新运动期间,康有为等维新派翻译编写的西史著译主要有《俄罗斯大彼得变政考》、《日本明治变政考》等,其中1898年出版的《日本书目志》就收录了日文历史著作560种之多,其中“日本史”204种。
材料二 1918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的姊妹刊物《每周评论》。从这以后,新文化知识分子由批判封建旧传统等一般宣传,开始转向宣传现实的政治斗争,把民主与科学思想同时事政治结合起来。五四运动前后,《新青年》刊登了李大钊《庶民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每周评论》也刊载了摘译版《共产党宣言》以及陈独秀《二十世纪俄罗斯的革命》等文章。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康有为积极传播国外文化政治方面的背景是什么。并归纳这时期所传播文化在内容上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2)据材料二,陈独秀等知识分子思想宣传的内容有了哪些新发展?
(3)综上所述,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的身上承担的历史使命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