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做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为此,他们进行的实践活动
A.加速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B.有利于救亡图存和社会进步
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1843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 ),从中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
A. 《望厦条约》
B. 《虎门条约》
C. 《黄埔条约》
D. 《南京条约》
1420年,北京城基本建成。其中紫禁城建筑总面积16万余平方米,有各类殿宇等近9000间,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它的主要设计者是
A.李春 B.毕界 C.沈括 D.蒯祥
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教训,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历史上称这一盛世局面为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乾隆以后,贪风更盛,清朝的官僚体制从整体结构上呈现出日益腐败的趋势。各级官吏为了一己私利,想尽办法中饱私囊,对上蒙骗朝廷,对下敲诈百姓。
材料二 雍正、乾隆年间,一些官员和文人因写诗而蒙受牢狱之灾。下面摘录一些被清朝统治者认为是“大逆不道”的诗句:“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大明天子重相见,且把壶儿搁半边”……
材料三 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于是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1)材料一说明了清朝政治方面的什么情况?
(2)材料二、三的这两种政策分别造成了什么结果?
(3)综合以上材料与问题,你认为清朝会发展还是会落后?说说你的理由。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材料二 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科举制的发展,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材料三 宋代商业的繁荣和海外贸易均超过了前代。宋朝是当时世界上海外贸易大国,其贸易范围遍及亚洲及非洲东海岸。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1)据材料一,请你说说宋代粮食作物的发展情况。
(2)材料二说的是宋朝哪方面的发展情况?并据材料二说说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这种局面出现的原因。
(3)材料三说的是宋朝哪方面的发展情况?其贸易范围最远到达什么地方?宋朝在主要港口设立的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
(4)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宋朝社会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