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读书人,最不济,烂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作了欺人技。三句承题,...

“读书人,最不济,烂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作了欺人技。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弟。……就叫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这段材料反映了(    )

A.中国古代的教育制度 B.唐朝的科举制

C.明朝的八股取士 D.清朝的文字狱

 

C 【解析】 材料反映了明朝时采取八股取士的弊端。科举制度是隋朝开始创立的选拔人才的考试制度,为士子创造了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老百姓也可以读书通过考试来做官,有利于选拔人才。明朝时,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不准考生发挥自己的见解,答卷必须分成八部分,称为“八股文”,八股取士让许多读书人为了中试,只顾埋头攻读经书,钻研八股,不讲求实际学问。考中做官后,他们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八股取士禁锢了人的头脑,束缚了人的思想;选拔的人才与国计民生毫无关系,缺乏真才实学;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故C项正确。AB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明朝中后期,以市井芸芸众生为主人公的世情小说勃兴,这些作品,有的描绘小手工业者之间真诚互助的新型职业道德,有的宣扬蔑视金钱等级、贵在知心互重的婚恋观念,也有的歌颂商人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理想。这段材料表明世情小说勃兴与下列哪一现象密切相关?(  )

A.民族矛盾尖锐 B.皇权高度膨胀

C.工商业市镇繁荣 D.近代科学传入

 

查看答案

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写道:“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中国封建王朝君臣关系“坐—站—跪”的演变说明

A.君主专制日益加强 B.丞相权力日益削弱

C.特务统治日益强化 D.地方权力日益弱化

 

查看答案

据史料记载,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日,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件,涉及3291件事情,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改革行省制 B.创设三省六部制 C.废除丞相制 D.设置军机处

 

查看答案

如下图是历史上某一朝代行政区划图(局部)。有关该朝代历史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西藏置于中央政府管辖之下 B.在新疆地区设置西域都护

C.取得雅克萨反击战的胜利 D.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

 

查看答案

元朝的统一进一步促进了民族融合,其中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哪两个民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差别

A.匈奴、鲜卑 B.回族、满族 C.蒙族、吐蕃 D.契丹、女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