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大治之年。唐玄宗统治前期“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天下大理...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大治之年。唐玄宗统治前期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天下大理。材料中天下大理的局面被誉为(  )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C 【解析】 唐玄宗统治前期,年号“开元”,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唐代诗人皮日休肯定此河

A.促进了经济交流 B.促成了贞观之治

C.巩固了封建统治 D.结束了分裂局面

 

查看答案

人才选拔制度和教育制度的建立和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体现,也推动着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科举入仕是1300年间几乎所有的知识分子梦寐以求的共同理想和奋斗目标,就像当代知识分子多数参加过高考一样,科举时代的读书人大多数通过过科举考试而做官……科举制与现代的文官制度无论是在考试内容上,还是在实施环境上,都有根本的差异,但两者采用公开考试、公平竞争的精神却是相同的。

——摘自《中国科举文化》

材料二:明朝提倡尊孔崇儒。明朝严格规定科举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明朝科举还对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段落划分,都有严格的规定,要求答卷由八部分组成,称为“八股文”脱离实际,禁锢了思想。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科举入仕”最早是什么时候确立?该制度与现代文官制度都釆用什么方式选拔人才? 科举制对古代社会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朝科举考试发生了什么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对选官造成了什么样的负面影响?

 

查看答案

发展经济是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有作为的统治者无不重视经济的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唐•杜甫《忆昔》

材料二东京城内就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许多穷苦艺人在这里卖艺谋生,有说书的、唱曲的、演杂剧的、耍杂技的等等,令人眼花缭乱。瓦舍勾栏里还有许多摊位,卖饮食、卖药材,卖古玩、字画的……十分热闹。大的瓦舍勾栏,可以容纳几千人”这个地方的存在,真是增添了城市的生气。

——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

材料三:清朝前期耕地面积统计表

年代

耕地面积(顷)

顺治十八年(1661年)

5493576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

6078430

雍正二年(1724年)

6837914

乾隆三十一(1766年)

7414495

 

——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

请回答:

(1)材料一描写了唐朝时期的盛世景象,当时的统治者是谁? 历史上把这一盛世局面称作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二中娱乐场所的名称?它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清朝前期耕地面积发生了什么变化? 联系所学知识回答,这种变化是由哪些因素导致的?

(4)综上所述,我国今天的经济建设可从中得出哪些启示?

 

查看答案

我国古代历朝历代在国家治理方面各有举措,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朝初,宋太祖吸取了唐朝中期以来的地方节度使权力过大的历史教训,选用文官到地方任知府、知州等职,代替节度使管理地方政事,用以压制武将的权力。同时,文官可以担任统兵的将帅,武将却往往只是副帅,受文官的监督和管束,因此,宋代文官的地位和待遇都高于武将。   

——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

材料二:行省制度的建立是我国地方行政制度的一大变革,它的建立总体上保证了国家的统一。明朝地方的行中书省一称虽亦废止,到了清代,行省之名又再恢复,行省制一直沿袭下来,影响直至今日,成为地方的最高行政机关。

——《行省制度研究》

材料三:(康熙在台湾)设一府三县,隶属福建省,派兵驻守。施行“展界开海”政策,离乡背井之人纷纷还归乡里,认故亩,以耕以凿,渐次垦辟,至无旷土。各宜乐业,人民安生。   

——《名家讲坛》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唐朝中期以来地方节度使权力过大的历史教训”主要是指什么?为此,宋太祖釆取了什么政策?

(2)材料二中的行省制度最先建立于哪一朝代? 根据材料二归纳行省制度的现实意义。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台湾正式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是哪一年? 根据材料概括康熙收复台湾后的治理措施。

 

查看答案

明朝末年______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提出了______的口号,得到广大农民拥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