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某班以唐朝、宋朝、明朝、清朝历史为主线,开展了“泽被后人,光耀世界的中国文明”的探究活动,请你参加。
(政治清明)
材料一 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魏征
(1)唐朝时的著名治世有哪些?
(经济南移)
材料二
材料三 《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2)材料二图一大运河的开凿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有何影响?图二反映我国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3)从材料三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反抗侵略)
材料四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之所踞,今余即来索,则地当归我。”
(4)与材料四相关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明清反抗外来侵略的具体史实还有哪些?
(5)通过以上探究,请用一句话写出你的感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反映的行政变革发生在哪位皇帝在位期间?除此之外,他还采取了哪些改革行政机构的措施?
材料二 弄权“有才”的雍正皇帝因这个天才式的发明,终于为清朝一劳永逸地解决了“君相争权”问题。
(2)阅读材料二,“天才式的发明”指的是什么?在此之前,宋朝是怎样解决“君相争权”问题的?
材料三 明朝科举考生看榜图
材料四 乾隆帝时,朝中大臣胡中藻的诗句有“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帝看了竟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居心?”结果,胡中藻和族人被杀,祸及师友。
(3)材料三、四反映的是明清统治者为加强君主专制采取的哪些措施?这些措施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如图中发生于A、B两处对外交往的事件分别是 和 ,产生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材料二 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是在东亚直到非洲东海岸之间一系列港口组成的海上贸易网络,从唐后期到宋朝形成高度繁荣态势,促成了贸易交流与地理知识、航海科技的传播。
——杨亮《海上新“思路”》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海上丝绸之路“到宋朝形成高度繁荣态势”的技术原因。
材料三 顺治初年,为了对付东南沿海及台湾的抗清势力,清政府实行海禁,“片板不准下海”。洋船至宁波者甚多,将来番船云集,留住日久,将又成一粤省之澳门矣。
(3)材料三中反映18世纪中期清政府实行“海禁”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表明清朝采取 政策,该政策最重要的影响是什么?
材料四 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文明交流互鉴应该是对等的、平等的,应该是多元的、多向的……我们应该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促进亚洲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前进。
——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4)依据材料四,概括文明交流互鉴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两宋时期,由朝鲜引进优良水稻品种占城稻,大大提高了水稻产量。
1793年,清朝颁布《饮定藏内善后草程》,标志着中央政权对西藏地方行使主权达到制度化、法律化的程度。
宋朝建立时,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已出现统一的趋势。五代位于长江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