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我国民族团结之花开得异常鲜艳,这主要得益于我国实行了
A.政治协商制度 B.改革开放政策
C.依法治国方针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毛泽东开创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与邓小平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两者最根本的共同点是( )
A.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走群众路线
C.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D.借鉴苏联的成功经验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新中国成立
B.三大改造完成
C.土地改革完成
D.人民公社成立
以下关于抗美援朝战争胜利意义的陈述错误的是
A.实现了朝鲜半岛的统一 B.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C.有利于我国的经济建设 D.打击了美国的霸权主义野心
1949年10月1日,历经沧桑的中国人民迎来了自己的节日。这一天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西藏和平解放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世界各国在历史交往中,往往会发生“误读”的现象。为避免此现象的出现,各国在发展中不断增进彼此的交流。
材料一:17—18世纪,在西方的宫廷与贵族家中,中国龙纹形象随处可见,那时候的中国龙是伟大、高贵的象征。进入19世纪,西方人逐渐把“龙”翻译为“dragon”,在基督教文化中,“dragon”代表着暴力、邪恶。
——据董玉洁《中国龙vs西方龙:文化的误读》整理
材料二:只有这两位先生(指“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材料三:如下图:
材料四: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要想公平有效,必须跟上时代。我们应该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理念,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变革过程应该体现平等、开放、透明、包容精神,提高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和发言权,遇到分歧应该通过协商解决,不能搞小圈子不能强加于人。历史告诉我们,如果走上对抗的道路,无论是冷战、热战还是贸易战,都不会有真正的赢家。国与国只要平等相待、互谅互让,就没有通过协商解决不了的问题。
——摘自习近平出席2018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主旨演讲
(1)根据材料一,说说西方人眼中“中国龙”的形象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分析这种变化产生的原因。
(2)材料二中陈独秀所说的“德先生”和“赛先生”指什么?你是否同意“德先生”可以救治当时中国“政治上”的“黑暗”?请举例说明你的观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20世纪50年代中国如何以包容的姿态融入世界,以防止外交“误读”?1972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数量迎来新的高峰,这与这一年哪个重大外交事件有关?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你认为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如何才能避免或减少国际交流中的“误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