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新文化运动时,鲁迅的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胡适的第一部诗集《尝试集》,在当时都...

新文化运动时,鲁迅的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胡适的第一部诗集《尝试集》,在当时都产生了很大影响。从1920年秋开始,全国各学校一二年级的国文都改成了新文学的形式。由此可见,新文化运动提倡( )

A.白话文 B.封建礼教 C.新道德 D.旧道德

 

A 【解析】 通过材料中的“《狂人日记》”“《尝试集》”“新文学”等信息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尝试集》是胡适的第一部白话文诗集。由此可见新文化运动提倡新文学,主张用白话文写作。B、C、D三项没有体现。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北洋军阀统治前期,在中国满布阴霾的天空中,响起一声春雷,爆发了一场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猛烈抨击封建礼教的文化启蒙运动。”这次“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A.《新青年》

B.《文学改良刍议》

 

C.《狂人日记》

D.《劳动界》

 

查看答案

有学者指出,在中西文化经历了70多年的撞击和交汇之后,出现于20世纪第二个十年里的这一阵波潮,其潮头已经越出了启蒙的本义。“这一阵波潮”是指

A. 袁世凯独裁

B. 北伐战争爆发

C. 新文化运动

D. 黄埔军校创立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材料:

 

 

(文献1)

(文献2)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节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节选)

 

国会是立法机构,由参、众两院组成—按人口比例选举产生,行政权赋予总统,总统是行政首脑、国家元首或武装部队总司令,司法权赋予最高法院的大法官,由总统提名经参议院同意后任命,除非渎职,任职终身。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法院依据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

(文献3)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节选)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文献1、2分别是哪次革命的成果?文献3与哪次重大事件相关?三部文献颁布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2)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人类政治文明演进的趋势是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虽然当时他们没有声音,但一旦改革失败,他们就会表现出一股很强的义愤。“戊戌六君子”被杀的时候,不少老百姓其实是叫好的,他们都认为国家杀了奸臣。对老百姓而言,康梁就是奸臣。在这里,我们也必须提到另一个问题:对于变法来说,启蒙可能是一个方面,而文化的改造一直会是个难题。这个难题一直困扰着近代中国的历史选择和变法取向。

材料二 孙中山晚年颇为深刻地认识到,建立共和,“民权何由而发达?则从团结人心,纠合群力始”。可是,“十年以前,非特一般人不知共和为何物,即知识阶级亦鲜解共和真理”,更有甚者,许多人“不但不知共和的好处,反而希望满清复辟”……“至于欧美的风土人情和中国不同的地方是很多的,如果不管自己的风土人情是怎么样,便像学外国的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

(1)材料一中民众对变法的态度是怎样的?这与哪一运动有关?

(2)据材料二,归纳孙中山认为民主共和政体在中国行不通的原因有哪些?

(3)上述材料和问题表明近代中国探索民主道路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查看答案

(2020原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甲午中日战争前夕,孙中山上书给清政府要员李鸿章,提出自己富强中国、发展生产的系统主张。但是,他既没有得到答复,也没能见到李鸿章。孙中山意识到,通过上书请愿的办法来改革中国的政治是行不通的。

材料二:上书受挫使孙中山毅然抛弃改良幻想, 走上了反清革命的道路。1894年, 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在《兴中会章程》中,他明确指出兴中会的宗旨是“振兴中华”。兴中会的建立标志着孙中山开始踏上民主革命道路。第二年,他在香港建立了兴中会总机关,积极策划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由于有人告密,这次起义没有正式发动就失败了,遭到通缉的孙中山从此开始了长期的海外流亡生活。

材料三:1905年8月,孙中山以兴中会、华兴会为基础,联络光复会部分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孙中山被推举为同盟会总理。他亲自制订章程,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作为同盟会政纲。尽管同盟会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都存在缺陷,但是,它的建立以及革命纲领的提出,还是极大地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使中国的民主革命运动进入一个新阶段。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结果。

(2)依据材料二、三,概括兴中会和同盟会的区别。

(3)根据上述材料和问题,概括孙中山革命的主要目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