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国民政府秉总理之遗嘱出师北伐……革命成功惟一之要素,在得民众扶助。”这次革命的...

“国民政府秉总理之遗嘱出师北伐……革命成功惟一之要素,在得民众扶助。”这次革命的重任是

A. 推翻清政府统治

B. 反对袁世凯独裁

C. 打倒列强除军阀

D. 打败日本侵略者

 

C 【解析】 根据“国民政府秉总理之遗嘱出师北伐……革命成功惟一之要素,在得民众扶助。”可知,这次革命指的是国民革命,国民革命时期出师北伐,主要任务是打倒列强除军阀,统一全国。C符合题意,ABD项不是国民革命时期的重任,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该词中的“本军”是指   

A. 国民革命军    B. 中国工农红军

C. 八路军和新四年    D. 解放军

 

查看答案

如果没有它的成功,国民政府就没有实现对全国的政治统一。等到日本全面侵华开始,当时的军阀各自为战,不能走向联合抗击日寇。中国是否能坚持抗战那么久,能不能保持独立国家的性质就很难说了。“它"应是

A.戊戌变法

B.北伐战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查看答案

(2019原创)1924年1月孙中山写到:“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为此孙中山所采取的举措是

A.创建了同盟会 B.领导辛亥革命 C.进行国共合作 D.进行北伐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批先进知识分子积极翻译、出版、介绍国外文化的书籍、杂志、文章。现摘其要者而列之。

材料 

19世纪末

康有为等翻译出版《俄罗斯大彼得变政考》《日本明治维新变政考》,其中《日本书目志》就收录了日文历史著作560种,其中“日本史”204种。

20世纪初

商务印书馆翻译出版《法国革命战史》《葡萄牙革命史》,朝鲜亡国史达7种,印度、埃及亡国史各为4种,波兰亡国史3种。

1919年后

1919年7月到1921年7月,仅《晨报》副刊就刊登了大量译自日本的有关马克思主义的文章、书籍,如《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底几个规律》《马氏唯物史观概要》《劳动与资本》《马氏资本论释义》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上述三个时期先进知识分子传播国外文化的背景。并分别归纳三个时期所传播文化内容上的突出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先进知识分子积极传播国外文化的共同目的。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9年“五四事件”前《大阪朝日新闻》的主要报道

发表时间、版面

标题

字数

来源地点

主要内容

1月1日,14版

青岛还附要求

约70

纽约

客观表述中国代表团意见

2月8日,1版

支那委员小策

约50

东京电话

较为评细地记录了和会上日中代表对山东问题的辩论

3月27日,1版

山东还附要求

大字,约70

巴黎

推测中国委员会将在下周的五国会议上提出归还青岛

4月26日,1版

山东问题与煽动抵制日货

约1900

上海

指出中国排日亲美的现象日益严重,强调日本在山东问题上的正当性,指责英美等国在排斥日货活动中所起的作用。

 

 

材料二 作为旧中国四大报之一的《益世报》,在1919年5月4日﹣1919年6月3日内对“五四运动”的报道共有218篇。其中有三次大的连续性报道,《国民力争外交记》共连续11记,《外交紧急与和局破裂》共5记,《内忧外恶之交争记》共11记,连续报道一战之后中国外交的失败,对发生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地的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等。在叙述事件过程之外,还以鲜明的爱国立场抨击日本企图侵占山东半岛的阴谋,唤醒民众,同情支持学生运动。这些报道和评论对学生运动的全面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摘编自《民国时期《益世报》学生报道研究》

(1)材料一中《大阪朝日新闻》报道的焦点是什么?并据材料一和所学分析该报纸关注这一焦点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概括《益世报》“五四运动”报道的特点。

(3)据所学分析上述材料反映的共同历史事件在中国民主革命历程中的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