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抗战》一书写道:北平沦陷后,城门紧闭,教室里已没有了《礼记•礼运》的读书声,取而代之的是学生们刚刚学会的日本国歌。与此现象相关的背景是
A.《马关条约》的签订
B.九一八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南京大屠杀
为促使国民党蒋介石政府合作抗日,中共中央不断调整政策,从“抗日反蒋”发展为“逼蒋抗日”“联蒋抗日”,特别是力促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国共两党合作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准备了全民族抗战的前提条件。由此可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是因为
A.中共制定正确的政策 B.民族危机的不断加剧
C.民众民族意识的觉醒 D.两党决策者的努力
1936年12月25日,《盛京时报》挑唆南京政府武力解决事变,叫嚣“包围陕西”“玉石俱焚”。粉碎其阴谋的是
A. 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B. 发起百团大战
C. 取得台儿庄大捷 D. 召开中共七大
(2018许昌模拟)“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之处置。”这句话表明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目的是
A.夺取国民党的领导权 B.继续并扩大国共内战
C.逼迫蒋介石抗日,挽救民族危亡 D.投靠日本,致蒋介石于死地
1932年4月,民族资本家宋裴卿创办的天津东亚毛纺厂纺出第一批毛线,正值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事变刚刚过去半年,全国民众纷纷联合起来抵制日货。在这种情况下,宋裴卿将这批产品注册为“羝羊”牌,是取“抵制洋货”之意,志在创国货名牌,与洋货竞争。“□□□”应是
A.九一八 B.双十二 C.卢沟桥 D.八一三
1931年秋,南开大学、南开中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均将《东北地理教本》作为通用教材。该教材虽以东北地理为题,但着重谈东北历史与当时社会状况的关系。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凡尔赛和约》签订
B. 《九国公约》签订
C.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
D. 日本加紧侵略中国东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