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着“灭法捻为先,治俄次之,治英又次之”这种镇国内、御外侮的主观意图,提出自强、求富的主张,发展了若干军事工业、民用企业。吹响了中国近代化的号角。“□□□□”应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探究问题。
材料一:他将欧美资本主义制度之精华与中国落后封建专制制度之国情相结合,从“以民为本”的宗旨出发,不仅提出了“三民主义”基础学说,同时还就改造落后旧中国的伟大目标,从国体、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诸方面作出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设想和规划,形成了系统化的革命理论。
材料二:从19世纪中期开始,中国历史主要是连续不断的国耻纪录:从1842年《南京条约》至1901年《辛丑条约》的一长串不平等条约;19世纪八九十年代朝贡国的丧失,以及清政府的内政欠缺生机,都证实它完全无能力在现代世界中保护中国的荣耀。以前引以为豪的天朝皇国如今沦为半殖民地,1644年作为征服者进入华夏的满人在公众面前丢尽脸面。在清朝入关后268年的统治中,反满情绪自始至终从未消失。尽管他们的活动并未导致满族统治的立即覆灭,但革命的萌芽却在地下组织与秘密会社中保持着活力……近代西方的伟大革命,如英国“光荣革命”、美国独立战争以及法国大革命,均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民主、独立、人权、平等、自由等观念风靡于中国青年的思想中。此时,民族主义、民主、共和思想成为中国革命性变革的推动力。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1)材料一中的“他”是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
(2020原创)“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材料说明了( )
A.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照搬了美国的政治体制
C.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 D.建立了君主专制制度
(2020原创)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终年59岁。世人闻此噩耗,纷纷书写挽联纪念。其中蔡元培写给孙中山的挽联:“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可见,孙中山的最大贡献是( )
A.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农民政权 B.使腐朽的清王朝逐步走向灭亡
C.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D.推翻了两千多年封建专制制度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虽然当时他们没有声音,但一旦改革失败,他们就会表现出一股很强的义愤。“戊戌六君子”被杀的时候,不少老百姓其实是叫好的,他们都认为国家杀了奸臣。对老百姓而言,康梁就是奸臣。在这里,我们也必须提到另一个问题:对于变法来说,启蒙可能是一个方面,而文化的改造一直会是个难题。这个难题一直困扰着近代中国的历史选择和变法取向。
材料二 孙中山晚年颇为深刻地认识到,建立共和,“民权何由而发达?则从团结人心,纠合群力始”。可是,“十年以前,非特一般人不知共和为何物,即知识阶级亦鲜解共和真理”,更有甚者,许多人“不但不知共和的好处,反而希望满清复辟”……“至于欧美的风土人情和中国不同的地方是很多的,如果不管自己的风土人情是怎么样,便像学外国的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
(1)材料一中民众对变法的态度是怎样的?这与哪一运动有关?
(2)据材料二,归纳孙中山认为民主共和政体在中国行不通的原因有哪些?
(3)上述材料和问题表明近代中国探索民主道路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019原创)□□□□是辛亥革命的继续,打倒了窃国大盗袁世凯,制止封建帝制死灰复燃,再造了共和,挽救了国家,巩固了辛亥革命的成果,它的功绩永载史册。“□□□□”应指的是( )
A.戊戌变法 B.二次革命 C.护国战争 D.护法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