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8年5月,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对持久战的一...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8年5月,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对持久战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系统完整论述。毛泽东认为抗战作战形式应该是“基本的游击战,但不放松有条件下的运动战”。毛泽东多次强调:“兵民乃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抗战爆发前后,国民党逐渐形成了持久消耗战略的思想,其基本内容是:“以空间换时间”和“积小胜为大胜”。国民党制订了“游击战重于正规战”的作战方针……1938年国民党提出“团结海内外全民族一切力量”“训练全国壮丁,充实民众武力”。

——摘编自祝滨滨《抗战时期国共两党持久战略之比较》

材料二  从1937年到1941年,中国的国际援助主要来自苏联,苏联三次向中国提供了总额为2.5亿美元的低息贷款,且全部为军火贷款,而同期美英法的援助总共才2.6亿美元,且均为非军事贷款,主要用于购买非军事品和稳定货币。从1940年起,尤其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成为援助中国的主要国家,从1942年到战争结束,美国援助的枪炮弹药、飞机坦克及各种军用装备,总额达到13亿美元左右。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据材料一,概括国共两党在抗战问题上有哪些共同点?

(2)据材料二,分析抗战期间国际对华援助有哪些变化?

(3)据以上材料,归纳中国抗战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1)都认为要持久作战;都重视游击战;都认为要发动人民抗战。 (2)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国际援助以苏联为主,之后以美国为主;美国对华援助由非军事援助变为军事援助。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或实现全民族抗战;中共坚持敌后抗战、全面抗战;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战);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 【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中国共产党7月8日发表了抗战宣言,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表示抗战。由中国共产党7月8日抗战宣言,7月17日蒋介石庐山谈话可以看出,国共两党的共同主张是坚决抗日。因此国共两党都认为要持久作战;都重视游击战;都认为要发动人民抗战。 (2)根据材料二“从1937年到1941年,中国的国际援助主要来自苏联……从1940年起,尤其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成为援助中国的主要国家,从1942年到战争结束,美国援助的枪炮弹药、飞机坦克及各种军用装备,总额达到13亿美元左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国际援助以苏联为主,之后以美国为主;美国对华援助由非军事援助变为军事援助。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抗战胜利的原因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学家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太平洋战争的结束开创了东亚的一个新时代。中国通过长期的反侵略斗争,取代了日本的主导国家地位,从战前的半殖民地状态一跃而为五大国之一及联合国的创始国,拥有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和一票否决权。”由此可见,抗日战争的胜利

A.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从根本上消灭了法西斯主义

C.捍卫了我国主权和领士完整 D.促进了中华民族的空前觉醒

 

查看答案

下图为一份描述重庆大轰炸后状况的报纸摘要,这表明了抗日战争胜利主要原因是(    )

 

有许多难民,即使是平时不关心国事的这一次经过敌机狂炸的教训后,他们都自发的要求做救亡工作,甚至有许多儿童,他们曾向孩子剧团要求参加服务工作,也有不愿再随父母逃亡到乡下,要求进保育院去受战时教育的

 

A.广大社会青年的积极响应 B.海外华侨华人的积极参与

C.中国民众的民族意识增强 D.政府抗日救亡教育的开展

 

查看答案

“他(毛泽东)当选为这次全国党代会的筹备委员会主席……1945年这次会议召开,……他成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书记处和军事委员会的主席;另外,他的思想被接受为党的指导思想。”材料中的“这次会议”指的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三大 C.中共七大 D.中共八大

 

查看答案

下面是抗日战争时期邵恒秋创作的漫画《日本的今昔》。该漫画的寓意主要是

 

A. 得道多县,失道寡助

B. 民族觉醒,抗战必胜

C.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D. 地大物博,中国必胜

 

查看答案

“破公路呀割电线,控铁路呀打据点,炮火连天震山川,打得那鬼子心胆寒,消灭那鬼子千千万,胜利的捷报到处传。”这是1940年晋冀豫区党委宣传部印发的一首民歌,这首民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平型关大捷

B. 台儿庄战役

C. 武汉会战

D. 百团大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