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梧州)“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这一条款出自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018遵义)史学家陈旭麓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记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是指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019原创)“英国的战斗力亦不过如此,英国人“腿足缠束紧密,屈伸皆所不便”。虎门的炮台都重修过,虎门口他又拿很大的铁链封锁起来。又想外国人必须有茶叶、大黄,他禁止茶叶、大黄出口,就可以致外人的死命。”这主要反映了
A.清朝统治者的封闭愚昧 B.鸦片战争前备战充分
C.华夷观念得到改变 D.向西方学习的思潮开始出现
“粤海销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前仇旧恨今尽雪,只缘华夏已腾飞。”下列选项中诗中涉及的历史事件是
A.虎门销烟 B.签订《北京条约》
C.义和团运动 D.签订《马关条约》
林则徐在给道光皇帝的奏章中提出:“迨(等到)流毒于天下……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白银)果皆散在内地,何妨损上益下,藏富于民;无如(无奈)漏向外洋,岂宜藉寇资盗,不亟(急迫)为计?”在这里,林则徐强调鸦片泛滥的最大危害是
A.损害身体,削弱军人战斗力 B.国库空虚,无饷银供给军队
C.藏富于民,但损害国家利益 D.白银外流,为列强增加财源
学习历史就是通过分析材料认识历史现象。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马鞍山保卫战)年11月9日,1000多名日伪军在“扫荡”沂蒙山根据地后,得悉淄川东南部的马鞍山藏有八路军干部和大量弹药,便向马鞍山发起攻击。
在此养伤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八路军某部副团长王凤麟率领干部、战士、伤病员及抗属40余人,凭险据守,他们用手榴弹、石头和仅有的几枝枪阻击敌人,击退了日伪军多次进攻。
翌日,敌人从博山、莱芜、张店等地运来日伪军3000余人和大量弹药,还加派飞机助战,加强了攻山力量。日伪军轮番冲锋,狂轰滥炸。守山人员英勇奋战,誓死坚守。战至黄昏,王凤麟及山东军区干部于平、李成仕、谭克平等30余人壮烈牺牲;益都县参议长冯旭臣一家6口同时遇难;仅有少数几人跳崖后脱险。
敌人占领了马鞍山,但却被击毙师团参谋长以下官兵100余人,伤残更多,而且夺得的也只是一座空山。马鞍山保卫战在山东抗战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据淄博市情网
(1)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马鞍山保卫战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2)中国抗日战争具有以下特点,试用材料中的具体史实加以说明。(每一特点列出一项具体史实说明;每一具体史实只能使用一次)
序号 | 特点 | 材料中的具体史实 |
1 | 中国共产党是抗战的中流砥柱 |
|
2 | 敌后战场是重要的抗日战场 |
|
3 | 在敌强我弱形势下坚持抗战 |
|
4 | 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 |
|
5 | 中国人民付出了重大牺牲 |
|
(3)马鞍山保卫战体现了哪些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