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1933 年, 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的 《关于决定“八一” 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

1933 年, 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的 《关于决定“八一” 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 的命令中指出:“一九二七年八月一日发生了无产阶级政党——共产党领导的南昌暴动, 这一暴动是反帝的土地革命的开始, 是英勇的工农红军的来源。” “这一暴动”( )

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C.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D.开创了城市包围农村、 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B 【解析】 依据题干“一九二七年八月一日发生了无产阶级政党——共产党领导的南昌暴动”,可知这一暴动是1927年8月1日周恩来、朱德、刘伯承等人发动的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也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这一天也成为后来的八一建军节,B正确;1919年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A排除;1935年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C排除;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起义受挫后,毛泽东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D排除。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一书中说到:“……直至近百年来,才发生新的变化……。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是地主阶级军阀官僚的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材料中“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的联盟”是指

A.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 B.晚清政府

C.北洋军阀政府 D.南京国民政府

 

查看答案

《毛泽东选集》写道:“由于两党在一定纲领上的合作,发动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巨大的成就”是指

A.创办黄埔军校

B.北伐胜利进军

C.成立南京国民政府

D.实现全国统一

 

查看答案

1924年9月8日,美国《时代》杂志封面刊登了一位风云人物——吴佩孚,他是出现在《时代》杂志封面上的第一个中国人。但两年之后,他就迅速在中国政坛上消失了。这主要是由于

A.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

C.北伐战争 D.南昌起义

 

查看答案

孙中山和共产党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其中“内部条件”是指( )

A.日本开始局部侵华,中日民族矛盾严重

B.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C.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辛亥革命失败

D.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查看答案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西学东渐”发展阶段

阶段

时期

西学东渐的情况

第一阶段

1800~1839年

继马戛尔尼访华后,1807年英国派马礼逊来华传教,此时嘉庆皇帝厉行闭关政策,严禁传教活动,禁止外国人学习中文。……中国人拥有某种根深蒂固的优越感,称外国人为“番鬼”

第二阶段

1840~1860年

一批爱国者从战争中惊醒,他们提倡“师夷长技”,是对当时人们普遍存在的天朝大国心理的大胆挑战,但却是空谷足音,长久不为清政府所重视

第三阶段

1860~1895年

夷人的长技被提升为“西学”……以培养外语、军事、科技人才为目标的新式学堂增多,西式学堂逐渐被人们所接受

第四阶段

1895~1900年

维新派不仅将人们对西学的认识,由“西艺”推进到了“西政”……到1897年底,各地已经建立了以变法自强为宗旨的学会33个,新式学堂17所,出版报刊19种,到1898年,学会、学堂和报馆达300多个

 

材料二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年,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进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1)请制作一个表格指出第二至第四阶段,中国人对于学习西学的态度和认识,结合具体史实来分析。(3)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中国人对待西学态度的变化并分析原因。(4)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