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从此千里争片刻,无须尺幅费笔砚。雁帛鱼书应共妒,声气相通快胜箭。 枝枝节节环四...

“从此千里争片刻,无须尺幅费笔砚。雁帛鱼书应共妒,声气相通快胜箭。 枝枝节节环四海,地角天涯连一线。”这首诗反映了近代中国( )

A.火车轮船的传人 B.大众传媒的兴起 C.有线电报的出现 D.社会习俗的变化

 

C 【解析】 依据题文中的“从此千里争片刻,无须尺幅费笔砚。雁帛鱼书应共炉,声气相通快胜箭。枝枝节节环四海,地角天涯连一线。”,“地角天涯连一线”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暗示是指有线电报的出现,C项符合题意;火车轮船的传入、社会习俗的变化和题文材料无关,大众传媒的兴起不是在近代,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此题选择答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近代前期,如果有人在衣、食、住、行上出现“洋化”现象,便会为社会舆论所不容。民国初年,不仅归国学子喜欢洋货,而且很多市民也趋向于穿西服、吃西餐等生活方式。这表明

A. 人们仅热衷于西方的衣食

B. 不同人群对“洋货”的态度不同

C. 归国学子引发了衣食“洋化”

D. 人们逐渐接受西方的生活方式

 

查看答案

下图反映的情景表明近代中国

A. 书信往来彻底结束

B. 社会礼仪发生变化

C. 信息传递主要靠电话

D. 出现了新兴的职业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时人(1846年)记载: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农民和手工业者在此冲击下纷纷破产。

材料二  1895-1898年,新建的商办厂矿企业资本万元以上的有60多家,棉纺织厂最多。由于日本棉纱的大量倾销,以及资本雄厚的英、美、德等国纱厂在上海相继设立,加上清政府的苛捐杂税和官吏勒索,沪、苏、杭一带的华资纱厂从1898年起就开始亏损,其他各地纱厂也难以维持。[%&国教*^出版~]

材料三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实行扶植民间轻工业、统一货币、关税自主等政策。1928-1937年,中国工业产值年增长率达到8%以上,1936年,工业产值达到近代以来的最高水平。

1)据材料一,当时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变动出现的原因。

2)据材料二,这一时期的社会经济发生了什么变化?1898年以后纱厂亏损的原因有哪些?

3)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影响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查看答案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西学东渐”发展阶段

阶段

时期

西学东渐的情况

第一阶段

1800~1839年

继马戛尔尼访华后,1807年英国派马礼逊来华传教,此时嘉庆皇帝厉行闭关政策,严禁传教活动,禁止外国人学习中文。……中国人拥有某种根深蒂固的优越感,称外国人为“番鬼”

第二阶段

1840~1860年

一批爱国者从战争中惊醒,他们提倡“师夷长技”,是对当时人们普遍存在的天朝大国心理的大胆挑战,但却是空谷足音,长久不为清政府所重视

第三阶段

1860~1895年

夷人的长技被提升为“西学”……以培养外语、军事、科技人才为目标的新式学堂增多,西式学堂逐渐被人们所接受

第四阶段

1895~1900年

维新派不仅将人们对西学的认识,由“西艺”推进到了“西政”……到1897年底,各地已经建立了以变法自强为宗旨的学会33个,新式学堂17所,出版报刊19种,到1898年,学会、学堂和报馆达300多个

 

材料二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年,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进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1)请制作一个表格指出第二至第四阶段,中国人对于学习西学的态度和认识,结合具体史实来分析。(3)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中国人对待西学态度的变化并分析原因。(4)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从6月11日到9月21日这一百多天中,皇帝迅速地接连发布了一百多条上谕,试图以空前规模大力推行变法维新。8月底前大多数法令涉及经济、军事和文教领域。经济和军事领域中,诏令体现了自强运动的强化。在经济领域,国家以更大的力量促进农、工商业。在军事方面着重训练现代化陆军,加强海军。8月后期起,开始改革政府机构,一些中央的衙门和几个督抚所辖的地方衙门都被废除。但是他(康有为)关于政治制度改革的建议,如颁布宪法、建立国会和宣布君民合治,上谕中均未提。尽管维新运动没有达到它的政治目标,但它所引起的思想变化却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有着长期的全国规模的影响。

——摘编自费正清、刘广京《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请谈谈你对材料一中的图片标题“顶戴花翎与‘自强’‘求富’”的理解。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在经济和军事领域中,“诏令”如何体现其“自强运动的强化”?

(3)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如何?据材料二指出维新变法的主要历史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