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生物试题 >

右下图是人的呼吸和血液循环关系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每空1分) ⑴.主...

右下图是人的呼吸和血液循环关系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每空1分)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⑴.主动脉的血液直接来自心脏的[  ]______,下腔静脉的血液直接进入人体心脏的[  ]______

    ⑵.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                         两个过程,它们是通过                                       

               作用而实现的。

⑶.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的器官主要是心脏。人的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其中体循环的起点是[   ]            

⑷.图中含氧最高处是[    ]______________.,含二氧化碳最高处是[    ]________

    

⑴.D左心室 、  A  右心房  ⑵.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气体扩散作用 ⑶.D左心室     ⑷.7肺泡    8组织细胞 【解析】主动脉是与心脏的左心室相连的,左心室的血液流向主动脉,下腔静脉与心脏的右心房相连,气体能够交换是由于气体的扩散作用,气体从浓度大的地方向浓度小的地方扩散,直到两边浓度相等为止,气体交换分为两个过程,一是肺泡和血液间的气体交换,二是血液和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体循环的起点是左心室,终点是右心房,肺泡中使刚吸进的气体,含氧量高,组织细胞中,氧气分解有机物生成二氧化碳,所以组织细胞是含二氧化碳最高的地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看下面耳的基本结构图回答:(13分,每空1分)

6ec8aac122bd4f6e

⑴.具有收集声波功能的是[  ]          [    ]           ,你知道哪些动物的外耳是可以活动的(说出一种即可得分)                     。

  ⑵.有些人晕车,与耳的[     ]              有关。

  ⑶.听觉感受器位于[    ]            中,听觉的形成在               。

  ⑷.感冒以后,病菌可以沿[    ]          进入中耳,引起人的中耳炎。

  ⑸.同学打跳请勿用手掌煽耳光,以防压缩空气冲击[     ]            导致破裂。

  ⑹.人除了能用眼感受光的刺激,用耳感受声音的刺激,还能用         感受气味的刺激,用         感受味道的刺激,用           感受冷、热、触、痛、压的刺激。

⑺.当飞机降落时,乘务员要求旅客咀嚼食物,其目的是[   ]     张开,使[  ]     内外的气压保持平衡,防止胀痛。

 

查看答案

图二是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4分,每空1分)

⑴.③所指的液体是_________,④内流出的液体是_________。

⑵.图中_________具有重吸收作用,正常情况下它能将其内液体中的蛋白质和全部的_________吸收回血液。

 

查看答案

图一是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涂片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8分,每空1分)

⑴.当人被感染而发炎时,图中[  ]        的数目会显著增加。它的作用是           、          ,所以大部分寿命只有        

⑵.图中①和③在结构上的区别是:①有         ,③则无          

⑶.贫血患者血液中的 [  ]        数量减少;能止血和加速凝血的是[  ]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图一                                  图二

 

查看答案

与对应的静脉相比,动脉的主要特征是

①管壁较厚  ②管壁较薄  ③弹性大    ④弹性小    ⑤管腔大    ⑥管腔小

⑦管内血流速度快    ⑧管内血流速度慢    ⑨不具瓣膜  ⑩常具瓣膜

A.①③⑤⑦⑨      B.②④⑥⑧⑩       C.①③⑥⑦⑨        D.②④⑤⑧⑩

 

查看答案

下图是制作临时装片的几个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6ec8aac122bd4f6e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④②①③  D、②③④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