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野牛休息时,体态与岩石相似,有利于捕食和御敌。这种现象体现了
A.生物适应环境 B.生物依赖环境
C.环境改变生物 D.生物改变环境
某初中学校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课题时,准备了馒头(碎屑与小块等量)、唾液、清水、碘液、恒温箱等实验设备和材料。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试管编号 |
馒头形态 |
加入的物质[ |
温度环境 |
实验现象 |
1 |
碎屑 |
2毫升唾液和2滴碘液 |
37℃ 10分钟 |
|
2 |
碎屑 |
2毫升清水和2滴碘液 |
37℃ 10分钟 |
|
3 |
小块 |
2毫升唾液和2滴碘液 |
37℃ 10分钟 |
|
4 |
碎屑 |
2滴碘液 |
0℃ 10分钟 |
|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1号试管和2号试管这一组实验,实验变量是 。预测实验现象,会变蓝的是 号试管。通过该组实验,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2)分析1号~3号试管,能与3号试管形成对照实验的是 号试管。3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是 。
(3)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上述实验方案的基础上,想进一步探究“其它因素对唾液淀粉酶消化作用的影响”,补加了4号试管,请你根据所学的有关知识判断,加入到4号试管的物质还应该有 ,对照实验是
号试管,4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是 ,实验结论是 。
(9分)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将一盆天竺葵放置黑暗中一昼夜,选取其中一个叶片,用三角形的黑纸片将叶片的上下两面遮盖起来(如图一所示),置于阳光析照射一段时间后,摘下该叶片,去掉黑纸片,经过酒精脱色、漂洗、最后用碘液检验。请分析回答:
(1)将天竺葵在黑暗中放置一昼夜的目的是 。
(2)叶片的一部分遮光,一部分不遮光,这样处理可起到 作用。
(3)图二是对叶片颜色的装置,正确的是 ,图中标号 代表的是酒精。
(4)脱色过程中,盛有叶片烧杯中的液体逐渐变成 ,脱色后的叶片呈现的颜色是 。
(5)在脱色后的叶片上滴加碘液,图一中 部分变蓝,说明该部分含有 。
(6)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
(8分)仔细阅读以下材料,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随着“江北水城”积极遴选“生态城市”的建设,生态环境获得了进一步的改善,每到冬季来临之前,东昌湖又见野鸭归来。常有“喜鹊之乡”的东阿县鹊巢星罗密布,鹊声悦耳动听,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材料二:蚕农发现,雌雄蛾从茧中钻出来,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爬到一起交配,否则,因寿命短暂会失去传宗接代的机会。雌雄蛾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爬到一起,完全是靠它们之间释放的“气味”和闻到“气味”实现的。
材料三:随着人类对野生动物保护意识的加强和对动物行为研究工作的深入,人们发现很多野生动物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一些重要行为丢失,如野马只会在水槽中饮水。为了恢复野马在野生条件下饮水能力,把原先导水入槽的橡胶管的拉向水坑,一步步诱导野马去水坑饮水,从而恢复野马的野外生存能力。
(1)材料一中列举了两种生物的不同行为,即野鸭的 行为和喜鹊的 行为,从动物获得途径看,它们应属于 行为,这种行为是由动物体内的 所决定的。
(2)材料二中的雌雄蛾依靠“气味”爬到一起,这种“气味”在生物学上叫做 ,这一实例表明了动物个体间能够进行 。
(3)材料三中人们对野马进行了野外饮水训练,野马所形成的水坑饮水行为属于 行为,这种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 获得的行为。
(8分)下图表示一对黑色雄、雌豚鼠交配产下的后代的遗传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遗传学上,豚鼠的黑色和棕色是一对
(2)豚鼠的毛色性状是由 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 过程传递给子代的。
(3)从豚鼠的亲、子代毛色性状看, 色是隐性性状,其基因组成是 (用T、t表示),亲本黑色豚鼠的基因组成是 。
(4)黑色豚鼠的子代中出现了棕色豚鼠,在生物学上此现象叫做 ,引起该现象的原因是 发生变化。
(8分)右图是人体心脏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心脏结构看,心肌壁主要是由 组织构成,心室壁的厚度比心房壁 ,从心脏的功能看,心脏的收缩能将血液“泵”到身体各个部位,以上说明心脏的结构是与 相适应的。
(2)在人体的血液循环过程中,体循环开始于【 】 ,结束于【 】 。
(3)人生病后静脉注射药物,药物在心脏的四个腔中先后出现的顺序是 (填序号)。正常情况下,心室收缩,血液由心室流向动脉,而不会倒流向心房,其原因是心室与心房之间有 。
(4)在心脏的四个腔内,流动着静脉血的是 (填序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