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生物试题 >

以下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若b、c表示组织内的气体交换过...

以下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manfen5.com 满分网
(1)若b、c表示组织内的气体交换过程,该过程是通过    完成的.
(2)图中所示与外界相连的4条途径中,属于排泄的是   
(3)某人患肩周炎,对其静脉注射消炎药,药物到达病灶共经过A腔    次.
(4)血管②与血管①相比,②中的血液内含量明显降低的物质有   
(5)请写出小肠与过程a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6)在C腔从开始舒张到舒张结束的这一时间段内,D腔的状态是   
本题考查血液循环的途径、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尿的形成过程、排泄的途经、小肠的特点等知识点. 【解析】 (1)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都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所以,b、c表示组织内的气体交换过程,该过程是通过扩散作用完成的.(2)图中所示与外界相连的4条途径中,1表示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排出人体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水;2表示的是尿的排出,3表示细胞内代谢物质的排出.4表示排便,排出的是未经消化吸收的粪便.其中属于排泄的是 1、2、3.(3)患肩周炎,对其静脉注射消炎药,药物到达病灶经过的途径是上肢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A)→右心室(B)→肺动脉→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C)→左心室(D)→主动脉→上肢动脉→组织周围的毛细血管→病灶,所以,患肩周炎,对其静脉注射消炎药,药物到达病灶共经过A腔1次.(4)血液流经肾脏时由于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及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肾静脉②和肾动脉①相比较,②肾静脉中氧气、无机盐、尿素等含量明显降低.(5)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其主要特点是小肠细长,内表面有很多环行皱襞,皱襞上的小肠绒毛.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很薄,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6)心脏跳动一次,就是心脏收缩和舒张各一次.心脏每次跳动的过程是这样的:先是两个心房收缩.此时两个心室舒张;接着两个心房舒张两个心室收缩;然后心房和心室同时舒张.所以在C腔从开始舒张到舒张结束的这一时间段内,D腔的状态是先收缩后舒张. 故答案为:(1)扩散作用 (2)1、2、3 (3)1 (4)氧气、无机盐、尿素等(5)内表面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小肠绒毛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6)先收缩后舒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图甲表示发生在植物体内的某些生理过程,图乙为该植物叶肉细胞结构示意图,请回答:
manfen5.com 满分网
(1)与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相比,图乙特有的结构是(数字表示)   
(2)间作套种、合理密植是为了提高甲图中过程[    ]    的效率.
(3)植物生长、细胞分裂等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来自于甲图中过程[    ]    所释放的能量;这一过程发生在乙图的[    ]    中.
(4)过程B的强弱受    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5)在细胞分裂过程中,首先进行的一项重要生理活动是    查看答案
如图表示把银边天竺葵(叶片边缘部分细胞中无叶绿体)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后,用黑圆纸片将C处两面遮盖,移入光下几小时,再经酒精脱色后滴加碘液.请分析回答问题:
(1)经酒精脱色后,叶片B处变成的颜色是   
(2)滴加碘液后只有B处变蓝,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    .叶片A处不变蓝的原因是   
(3)B、C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    ,得出的结论是   
manfen5.com 满分网 查看答案
根据你所掌握的生物学知识回答
(1)母狼若在哺乳期丢失了幼狼,它会哺育其他动物的幼仔,根据这种行为的产生方式,它是一种______ 行为.
(2)1985年,我国科学家把生长激素基因转入鲤鱼的受精卵内,该鱼卵会发育成特大的胖鲤鱼.这项技术叫做______技术,它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
(3)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是______学说.
(4)“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揭示了非生物因素中______对桃树开花的影响.
(5)某一水生生态系统中,有这样一条食物链:A→B→C→D,如果此生态系统中水被有毒物质污染,则食物链中______的有毒物质将积累最多.
查看答案
人的双眼皮是显性性状(由显性基因A控制),单眼皮是隐性性状(由隐性基因a控制).如果父母双方控制该性状的基因组成都是Aa,其子女是单眼皮的可能性为.
A.100%
B.75%
C.50%
D.25%
查看答案
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一组是( )
A.人的身高与体重
B.玉米的白粒与黄粒
C.兔的长毛与黑毛
D.家兔的白毛与北极狐的白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