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生物试题 >

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后,《人民日报》于5月18日介绍了地震灾后动物疫病防控知识,...

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后,《人民日报》于5月18日介绍了地震灾后动物疫病防控知识,见如图.请依据图中信息回题:
manfen5.com 满分网
(1)图A告诉我们,一旦确诊疫情,应马上按规定采取隔离、深埋等措施,这在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上属于______
(2)依图B可知,这在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上属于______
(3)图C告知:疫情一旦发生,对发生疫情的______区要采取______措施,提高疫病免疫率.
此题考查了传染病的基本环节、控制传染病的一般措施和有关特异性免疫的知识 【解析】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叫传播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叫易感人群. 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 传染病包括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传染病流行的时候,切断三个基本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的流行即可终止.我们预防传染病的各种措施,都是分别针对三个基本环节中的某个环节的.因此,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可分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 (1)图A告诉我们,一旦确诊疫情,应马上按规定采取隔离、深埋等措施,这在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上属于控制传染源; (2)依图B可知,消毒在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上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3)图C告知:疫情一旦发生,对发生疫情区,要保护易感人群,可以注射疫苗,进行接种,提高易感者的抗病能力,在不发病的情况下,获得抵抗病毒的抗体. 故答案为:(1)控制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受威胁;强制免疫(接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如图所示绿色植物和一些微生物在自然界的二氧化碳循环中的作用,请据图作答:
(1)在大气中游离的二氧化碳依靠①所示的______被固定在植物体内.固定的产物______
(2)植物体内被固定的二氧化碳通过②所示的______ 生理过程被释放出来,同时生成______
(3)枯枝落叶被微生物分解成了:______
(4)图中的微生物包括______

manfen5.com 满分网 查看答案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伴随着物质循环,如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下列各项中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__
A.①表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③表示绿色植物和动物的呼吸作用
C.②表示植物体内的能量流向动物体
D.④⑤表示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manfen5.com 满分网 查看答案
为提高广大师生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掌握在灾难中迅速逃生、救助的基本方法,我州各校每学期都会举行应急疏散演练.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学生听到相关指令后立即疏散,这属于______反射,参与该反射的感受器位于______
(2)演练时,同学们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止过量的有害气体进入呼吸道.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并且对所吸入的空气具有______的作用.
(3)活动结束后小明发现自己的手擦伤并流血了,不过伤口流血很快就止住了,这主要是血液中______的凝血作用.
(4)演练过程中,同学们反应灵敏、呼吸加速、心跳加快…各种系统相互协调、密切配合,从而使人体成为一个______
查看答案
纯种甜玉米和纯种非甜玉米间行种植,收获时发现甜玉米果穗有非甜玉米籽粒,而非甜玉米果穗上无甜玉米籽粒,原因是( )
A.甜是显性性状
B.非甜是显性性状
C.相互混杂
D.相互选择
查看答案
假设每一个人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X,DNA分子数为Y,基因数为Z.则在通常情况下,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A.X=Y=23<Z
B.X=Y=46<Z
C.X>Y>Z
D.X=Y<Z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 题型:解答题
  • 难度:中等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