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生物试题 >
甲、乙两地出产同种甜瓜,甲地甜瓜比乙地的甜.经调查,在甜瓜生长季节,甲、乙两地的...
甲、乙两地出产同种甜瓜,甲地甜瓜比乙地的甜.经调查,在甜瓜生长季节,甲、乙两地的光照条件和栽培措施基本相同,而温度条件差别较大,详见下表.请将下面关于环境温度与呼吸作用强弱关系的推理过程补充完整.
(1)因为甲地的甜瓜比乙地的甜,所以甲地甜瓜体内所含有机物比乙地的多.
(2)因为甲、乙两地出产的甜瓜是同一品种,所以有机物含量多少的差别不是由其体内
决定的,而是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
(3)因为甜瓜体内的有机物由光合作用制造又被呼吸作用消耗,所以外界环境条件可以通过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度来影响其含量.
(4)因为光合作用在白天进行,呼吸作用在
进行,而两地外界环境条件的唯一差别为
的温度,所以甲、乙两地甜瓜体内有机物含量不同是因为温度条件对呼吸作用的影响不同.
(5)因为,甲地甜瓜体内所含有机物比乙地的多,所以,甲地甜瓜比乙地甜瓜消耗的有机物
,呼吸作用
.
(6)又因为甲地比乙地夜间温度低,所以,在一定范围内,环境温度与呼吸作用的关系为
.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自古以来,就有“大灾之后必有大疫”的说法.为了防止地震后出现疫情,在抢救安置工作告一段落后,四川地震救灾的重点转向了卫生防疫.请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新京报5月31日报道,四川省卫生厅30日公布了灾区传染病发生情况.5月中下旬,四川灾区累计报告与灾害相关的传染病205例,发病病种包括甲肝、戊肝、麻疹、狂犬病、痢疾、疟疾、流行性腮腺炎等.
材料二:四川震灾发生之后,在政府的组织和救援者的帮助下,当地灾民采取了一系列防疫措施:①保护水源;②食物煮熟后食用;③消灭蚊虫;④对患病者及时隔离治疗等.
材料三:四川抗震救灾指挥部计划,从6月1日到10日,重点区域内儿童、小学生和60岁以上老人集中接种甲肝、乙脑疫苗,或口服霍乱疫苗.
(1)“材料一”中提到的疾病都是由
引起的,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属于传染病.这些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各不相同,其中甲肝、痢疾等消化系统传染病通过
传播,疟疾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其传播途径是
传播.
(2)“材料二”中提到的防疫措施,属于控制传染源的有
;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有
.(填序号)
(3)“材料三”中提到的疫苗进入人体后在不引起疾病的前提下,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即
,从而将入侵的病原体清除.这种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其特点是:出生以后才产生的,
.
查看答案
如图为某同学在观察自己制作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过程中,显微镜下看到的几个视野,请据图回答问题:
(1)要使图象从视野①变为视野②的状态,应将装片向
移动;
要使图象从视野②变为视野③的状态,应转动
,换成高倍物镜;
要使图象从视野③变为视野④的状态,应用
进行调节.
(2)在视野②中可以看到,洋葱鳞片叶表皮有部分重叠,这是因为制作临时装片过程中
.
(3)从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来看,叶属于
,视野④所示的部分属于
,它由一些排列紧密的细胞构成.
查看答案
回答下面有关科学探究技能的问题.
(1)解读曲线图:如图表示淀粉、脂肪、蛋白质在消化道各部位(用A、B、C、D、E表示)被消化的程度.图中表示淀粉被消化过程的曲线是
;蛋白质被消化的起始部位是[
]
;淀粉、脂肪、蛋白质被消化的主要部位是[
]
.
(2)数学推算:假设有4万对24岁的新婚夫妇,不考虑死亡问题且每代中的男女比例相等.如果每对夫妇及其子孙都生两个孩子,那么,他们都是25岁生育与都是30岁生育相比,150年后,人口会多增加
代,人口总数会多增加
万;如果每对夫妇及其子孙都是25岁生孩子,那么,他们都生两个与都生一个相比,50年后,人口总数会多增加
万.从上述推算可以依次看出,
、
是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措施.
查看答案
回顾学过的生物学知识,你是否发现有些生物的结构有奇妙的相似,这些结构的功能也颇为相似.请将下列内容补充完整.
(1)每平方毫米玉米幼根成熟区有420条根毛,这与其
功能相适应.
(2)细小的毛细血管遍布全身,一个体重为60千克的人,毛细血管总面积可达6000平方米,这与其
功能相适应.
(3)一个成年人的肺泡数目约为200万个,这与其
功能相适应.
(4)小肠内壁上有许多环形皱襞,皱襞表面有许多细小的绒毛状突起--小肠绒毛,这与其
功能相适应.
(5)以上不同的生物结构的共同特点是,都通过数量庞大的细小结构增大
,从而更好地完成它们的功能.上述事例都体现了生物体
的特点.
查看答案
大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球半数以上的人口以大米为主食.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我国科学家袁隆平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水稻杂交,培育出了高产的杂交水稻,为解决人类的粮食危机做出了巨大贡献.袁隆平院士培育杂交水稻利用的是生物多样性中的( )
A.基因多样性
B.生物种类多样性
C.生物栖息地多样性
D.生态系统多样性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