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生物试题 >

在A、B、C、D、E、F六个培养皿内分别放入等量的吸水性强的纸,再将相同数量的玉...

在A、B、C、D、E、F六个培养皿内分别放入等量的吸水性强的纸,再将相同数量的玉米种子放在培养皿内,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培养.数日后记录种子萌发情况如下表.
装置ABCDEF
场所日光下日光下黑暗中黑暗中黑暗中日光下
温度25℃25℃25℃25℃0℃0℃
吸水纸干湿状态潮湿干燥潮湿干燥潮湿潮湿
数日后种子的萌
发情况
全部
萌发
全部不
萌发
全部
萌发
全部不
萌发
全部不
萌发
全部不
萌发
(1)比较装置A、F,能得出的结论是:种子的萌发需要______
(2)比较装置A、C,能得出的结论是:种子的萌发与光照______(有关、无关).
(3)若继续培养,几周后幼苗生长得比较好的是______培养皿中的幼苗.
(4)若要探究“种子的萌发是否与水分有关”,可选择装置______作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本题考查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的探究实验.题目中涉及到种子萌发的空气、水、温度三个条件以及光照. 【解析】 首先对照性的探究实验应注意变量的惟一性.在实验中A装置中的种子萌发,说明A装置中的种子满足了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充足的空气、适量的水、适宜的温度和自身因素: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供胚发育的营养物质,故A装置起对照的作用. (1)装置A、F有唯一变量--温度(装置A在25℃,装置F在0℃),实验结果是装置A中的种子全部萌发,装置F中的种子全部不萌发,能得出的结论是: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 (2)装置A、C有唯一变量--光照(装置A在日光下,装置C在黑暗中),实验结果是装置A中的种子全部萌发,装置C中的种子全部萌发,能得出的结论是:种子的萌发与光照无关. (3)若继续培养,几周后幼苗生长得比较好的是装置A培养皿中的幼苗.因为种子萌发后,幼苗需要在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 (4)若要探究“种子的萌发是否与水分有关”,那么装置需要有唯一变量--水分,所以选AB或CD. 故答案为:(1)适宜的温度(2)无关(3)装置A(4)AB或C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如图表示“测定植物的蒸腾作用”的实验.
(1)实验前,左右两装置的不同点是左树枝上有树叶,右树枝上无树叶.除此之外,其它条件都相同.本实验的对照组是______(左树枝、右树枝)
(2)实验后,看到的现象是:左塑料袋内______(有、无)小水珠,左瓶内水减少;右塑料袋内______(有、无)小水珠,右瓶内水几乎不变.
(3)由实验可知,塑料袋内的小水珠主要是由植物的______散发出来的水蒸气凝结而成的.

manfen5.com 满分网 查看答案
如图表示“验证绿色植物在光下放出氧气”的实验.
(1)将水草放在装满水的烧杯中,用玻璃漏斗罩住水草,并在漏斗上倒扣一只装满水的试管;
(2)将该装置放在______(阳光下、阴暗处)一段时间,当气体充满1/2试管时,用大拇指堵住试管口,将试管从烧杯中取出;
(3)把______(点燃、带余烬、未点燃)的卫生香插入试管中;
(4)若卫生香燃烧起来,则证明绿色植物在光下放出的气体是______
(5)若去除水中的二氧化碳,试管中还能收集到气体吗?______(能、不能).

manfen5.com 满分网 查看答案
如图是用双凸透镜成像装置模拟眼球成像,请据图回答问题:
(1)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使白纸板上形成清晰物像.对照眼球的结构分析,白纸板相当于视网膜,透镜相当于______
(2)蜡烛、透镜和白纸板的位置不变,将透镜换成一个凸度稍大的凸透镜,此时白纸板上的物像变得不清晰了.
(3)向______(左、右)移动白纸板,可以在白纸板上再次出现一个清晰的物像.
(4)第(2)、(3)步骤模拟了______(远、近)视眼的形成,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而导致物像不清晰.

manfen5.com 满分网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的是神经元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神经元是构成______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B]细胞体和______两部分.后者又包括[A]树突和[C]______两种.
(3)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枝叫[D]______,分布在全身各处.

manfen5.com 满分网 查看答案
如图是蚕豆种子的外形和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蚕豆种子由[A]种皮和[H]______组成,[H]由[D]______、[E]胚轴、[F]______、[G]子叶组成.
(2)在蚕豆种子的剖面上滴一滴碘液,被染成______色是子叶,说明子叶的主要成分是淀粉.

manfen5.com 满分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 题型:解答题
  • 难度:中等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