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生物试题 >

下列关于陆地生活动物对环境的适应的叙述中,错误一项是( ) A.一般都有防止水分...

下列关于陆地生活动物对环境的适应的叙述中,错误一项是( )
A.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
B.一般都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
C.一般都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肺
D.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
陆生动物一般具有适于陆生的结构特点,据此答题. 【解析】 A、陆生动物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如龟的甲、昆虫的外骨骼和蛇的细鳞等,不符合题意为错误项. B、陆地上的动物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如虎的四肢、昆虫的翅、鸟的翼等以便觅食和避敌,不符合题意. C、大部分陆生动物一般都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如昆虫的气管、兔的肺等,但蚯蚓等动物例外,符合题意. D、由于陆生环境比较复杂,所以一般陆生动物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如鹿的脑、昆虫的复眼等,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近一百多年来,世界范围内的物种灭绝速度急剧加快,我国有许多特有珍稀物种濒临灭绝的边缘.原因主要有:
(1)人类活动使森林和草原植被的面积大大减少,使野生动植物的生存条件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2)为眼前的经济利益,偷猎者肆意猎杀某些种类的野生动物,使这些野生动物在短时间内大量减少;
(3)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现代生活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使人类和其他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了破坏;
(4)引进外来物种不慎造成“生物入侵”,使原有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造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还有很多,总之,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请分析以上资料,根据你的认识,提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建议.(至少两条)______
查看答案
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手指上会粘上许多细菌.为探究常洗手是否可以减少手上的细菌数量,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利用盛有灭菌肉汁蛋白质固体平面培养基的培养装置,进行了细菌培养实验,如图所示.实验条件是实验过程中采用无菌操作,并放在28℃环境中培养.
(1)在以上实验中,该同学作出的假设是______
(2)“在培养皿中按手印”相当于细菌一般培养方法中的哪一步骤?______
(3)细菌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来自______
(4)实验中设计甲乙两个实验的目的是______
(5)放在28℃环境中培养是因为______.无菌操作是为了______

manfen5.com 满分网 查看答案
如图是细菌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一个细菌是一个细胞,它有[______]______集中的区域,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2)当[______]______增厚时,细菌能够形成______,它是细菌的休眠体,以抵抗不良环境.
(3)与植物细胞相比,细菌体内没有叶绿体,所以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只能依靠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它的营养方式是______.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属于______
(4)从细菌的形态上看此细菌属于______.这种细菌会运动是根据图中[______]______作出推断的.

manfen5.com 满分网 查看答案
如图为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几种动物,请按图回答问题:
(1)图中属于无脊椎动物的是____________
(2)蝗虫和家兔都是可以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依次是____________
(3)家兔等哺乳动物后代的成活率高的主要特征表现为______
(4)环境温度由25℃下降到5℃以下,蛇的耗氧量将发生的变化是______
A.减少   B.增加   C.不变.

manfen5.com 满分网 查看答案
阅读资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在迷宫的一臂安上电极,而另一臂是潮湿的暗室,其中还有食物.当蚯蚓爬到安有电极的一臂时,它就会受到电击.经过大约200次尝试和错误后,蚯蚓能够学会直接爬向潮湿的暗室.如图所示.                            
资料二:准备适当的食物,设置好障碍物,鸡经过若干次“尝试与错误”,学会绕道取食.如图所示.
(1)蚯蚓走迷宫与鸡的绕道取食这两种行为从获得途径来看属于______行为.要完成这种行为,需要通过生活经验的积累和______而获得.
(2)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______,学会某种行为的过程中“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______
(3)对于同种动物的不同个体或不同种的动物来说,即使学习条件相同,学习的速度也会有差异,这是因为这种行为也会受到______因素的影响.
(4)以上研究动物行为时应用的方法是______

manfen5.com 满分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