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生物试题 >

某中学生物科技活动兴趣小组,在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进行了以下实验: ...

某中学生物科技活动兴趣小组,在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进行了以下实验:
试管编号123
馒头碎屑或块碎屑适量碎屑适量馒头块适量
唾液有无2ml唾液A2ml唾液
是否搅拌充分搅拌充分搅拌不搅拌
保温37℃水浴保温10分钟
加入碘液2滴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在2号试管的A处应加入______,与1号试管起______作用.
(2)为了证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应选用______两只试管进行对照实验.
(3)实验结果是______号试管中的物质遇到碘液不变蓝,原因是______
(4)有的同学提出“除了以上三个试管外,还要设置第四个试管,放入馒头块与清水不搅拌,其他处理均相同”.你认为第四个试管的设置______(填“有”或“无”)必要.
(5)通过以上实验可知,口腔对淀粉既能进行______消化,又能进行______消化.
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在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该实验设置了两组对照实验:1与2、1与3,变量分别是唾液、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 【解析】 (1)要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应以唾液为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因此在2号试管中应加入2ml清水和1号试管形成对照. (2)1号试管与3号试管形成了以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为变量的对照实验,该组实验的结果表明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有助于淀粉的消化 (3)淀粉遇碘变蓝色,麦芽糖遇碘不会变蓝.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1号试管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能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因此1号试管滴加碘液不变蓝. (4)设置4号试管是多此一举,因为1号试管和3号试管已形成了以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为变量的对照实验,况且4号试管的设置若与1号试管作为一组对照实验,会出现两个变量(唾液、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不符合对照实验的设置原则. (5)食物的消化包括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在口腔内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是对食物的物理性消化,它能使食物和唾液充分混合,从而促进了唾液对淀粉的化学性消化,牙齿在口腔内既能进行化学性消化又能进行物理性消化. 故答案为:(1)2ml清水(或等量清水);对照 (2)1和3 (3)1;淀粉被唾液(或唾液淀粉酶)全部分解 (4)无 (5)物理;化学(二者可颠倒)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以下是某两位同学测量花生种子的能量的实验,请按要求完成有关问题:
实验过程:
(1)甲用量筒取10毫升自来水,倒入试管中,乙用量筒取30毫升自来水,倒入锥形瓶中.
(2)用温度计测量自来水开始的温度.(3)用天平测量花生种子的质量.
(4)用解剖针扦插上该粒花生种子,在酒精灯点燃,同时给试管和锥形瓶加热,直至______为止.
(5)用温度计再次测量试管中水的温度.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自来水花生种子质量开始温度最高温度是否加罩
10毫升0.6克20℃100℃不加
30毫升0.7克20℃67℃
(6)甲测定出100克花生的能量是______焦,乙测定出100克花生的能量是______焦.(注:1毫升水,每升高1℃,需要吸收4.2焦的热能),你认为甲和乙两谁的测定更合理?______,理由是:______
查看答案
如图表示食物通过人体消化道时,蛋白质、淀粉、脂肪被消化的程度,字母表示消化道各器官,请回答:
(1)据图分析,曲线 X 代表______的消化过程;曲线 Y 代表______的消化过程.
(2)由图可知,蛋白质被消化的起始部位是______,脂肪被消化的起始部位是______.三种物质均在______内被彻底消化,这是因为其内含有__________________等多种消化液.最终,淀粉被彻底消化为______,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______

manfen5.com 满分网 查看答案
如图是女性排卵、受精和怀孕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我的生命开始于一个被称为______的细胞.胚胎发育初期由卵黄提供营养,以后胎儿通过______从母体内获得______,并将自己产生的
______等废物排入母体血液,由母体排出.
(2)有人把试管婴儿理解成在试管里生男生女,这是不准确的.其实试管婴儿是指用人工的方法使______并进行早期胚胎发育(正常情况下,这一过程是在女性的____________中完成的),胚胎和胎儿的发育仍是在图中____________中进行.

manfen5.com 满分网 查看答案
防治大气污染的根本措施是( )
A.人工降雨
B.控制污染物排放
C.植树造林
D.过滤空气
查看答案
教室里如果长时间不开窗,很多同学会感到头晕,这是因为教室里( )
A.缺氧
B.温度太高
C.二氧化碳太少
D.病菌太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 题型:解答题
  • 难度:中等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