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生物试题 >

中学生小刚对“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这个探究实验很感兴趣,并提出疑问:寝...

中学生小刚对“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这个探究实验很感兴趣,并提出疑问:寝室的空气中有细菌和真菌吗?干净整洁的寝室与潮湿脏乱的寝室相比较,哪种寝室的环境中细菌和真菌多一些?为探究这个问题,小刚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

满分5 manfen5.com

(提示: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

请针对小刚设计的实验方案,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A, B, C三组实验中,进行实验变量处理的是____________组。

(2)第二步将所有培养基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处理。

(3)接种微生物是在以上实验步骤中的第________步完成。

(4)在三组培养基中,起对照作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组。

 

(1)A和B (2)高温灭菌 (3)三 (4)C 【解析】 试题分析:(1)(4)生物探究实验一般都是对照实验.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从题目中可以看出AB两组对实验变量进行了处理,是实验组;C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是对照组. (2)为了避免实验结果出现偶然性,应对所有的培养基进行高温灭菌处理。 (3)从实验步骤三可以看出:A组培养皿和B组培养皿分别放在干净整洁的寝室和潮湿脏乱的寝室内,所以接种微生物是在这步进行的。 考点: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图是绿色开花植物的多个生理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满分5 manfen5.com

(1)图中①表示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__________和无机        盐,这些物质通过____________运输到茎和叶。

(2)图中②表示叶片通过气孔吸收空气中的_____________,用于进行光合作用

(3)图中③表示在叶片合成的有机物,它们通过茎和叶的______________运输到根。

(4)图中④表示植物的________________作用。

 

查看答案

下表是两个家庭成员中关于生来就惯用右手(简称惯用右手)与生来就惯用左手(简称惯用左手)遗传情况的调查记录。(已知惯用右手、惯用左手由基因A, a控制)

满分5 manfen5.com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l)一号家庭中孩子与父母的性状不同,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______。

(2)惯用右手与惯用左手是一对______________,其中显性性状是_____________。

(3)一号家庭中孩子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____;二号家庭中生一个惯用左手的孩子的几率是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为提高广大师生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掌握灾难中迅速逃生、救助的基本方法,我市不少学校举行了应急疏散演练。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学生听到相关指令后立即疏散到指定位置,这属于______________反射。完成该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

(2)演练时,同学们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止过量的有害气体进入呼吸道,这说明呼吸道对所吸入的空气具有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3)同学们在疏散活动中所需能量是由身体细胞进行的_____________作用释放出来的。

(4)演练过程中,同学们反应灵敏,呼吸加速、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等等,说明人体的生命活动不仅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还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影响。

 

查看答案

图为生态系统结构简图,请回答:

满分5 manfen5.com

(l)光、二氧化碳、水等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部分,图中生产者是___________。

(2)“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表达了食物链中部分生物吃与被吃的关系,请写出图示中的食物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_______________和食物网流动的。

 

查看答案

请参照下图的表达方式,画出植物体各结构层次的关系图。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