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鱼”的学名叫儒艮,之所以被人们称为“美人鱼”,是因为母兽给幼崽喂奶时常浮出水面,像人类哺乳的情形.你认为“美人鱼”属于( )
A.鱼类 B.软体动物
C.哺乳动物 D.两栖类
你捉到了一些蚯蚓,但明天上实验课时才会用.那么今天晚上你用下列哪种处理方法能够让蚯蚓存活时间最长( )
A.将蚯蚓放在装有干木屑的烧杯中,用纱布盖上
B.将蚯蚓放在留有少量水的矿泉水瓶中,并拧紧瓶盖
C.将蚯蚓放在装有小石子的花盆中,并喷洒大量的水
D.将蚯蚓放在装有湿润土壤的烧杯中,用纱布盖上
天空中飞翔的蝙蝠和老鹰,有关它们呼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都能用肺呼吸
B.都能用肺和气囊呼吸
C.都能用气管和气囊呼吸
D.分别用肺、气囊呼吸
科学实验的本质在于揭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通过控制单一变量以获得准确可靠的实验结果,是科学实验的最大特色之一,也是实验过程中最难做好的事情。请回答下面“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有关变量的问题。
(1)如果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鼠妇匆匆爬走。鼠妇爬走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根据这一问题,可以确定实验的变量是 。
(2)在设计实验装置,使铁盘内形成明亮和黑暗两种环境时,铁盘中轴线的两侧应该( )
A.一侧盖上纸板,另一侧什么都不盖
B.一侧盖上纸板,另一侧盖上玻璃板
C.一侧什么都不盖,另一侧盖上玻璃板
D.一侧盖上纸板,另一侧也盖上纸板
(3)实施实验时,如果铺在铁盘里的沙土上有小石块,鼠妇可以钻到明亮部分的小石块下面避光。下列对这种情况的处理方法中,正确的是( )
A.把石块下的鼠妇统计到明亮的一组
B.把石块下的鼠妇统计到黑暗的一组
C.把石块下的鼠妇弄出来继续实验
D.把沙土里的小石块筛出来重新实验
(4)从第2 分钟起,每分钟对鼠妇的分布情况进行一次统计,并将统计结果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要得出相对准确的结论,应该依据的数据是( )
环境 | 2 分 钟[ | 3 分 钟 | 4 分 钟 | 5 分 钟 | 6 分 钟 | 7 分 钟 | 8 分 钟 | 9 分 钟 | 10 分 钟 | 11 分 钟 |
明亮 |
|
|
|
|
|
|
|
|
|
|
黑暗 |
|
|
|
|
|
|
|
|
|
|
A.2分钟时的记录
B.6分钟时的记录
C.11分钟时的记录
D.平均值
(5)单一变量原则是处理实验中复杂关系的准则之一。在本实验中,你认为应该主要排除哪些干扰,以确保单一变量原则下的实验观测?请说出其中的两种。
请利用如下材料,设计一个探究生物与环境关系的模拟实验,并进行分析。
实验材料:4 m2的红、绿、白3种颜色的纸板各一块,数量相等、活力相近的绿蝗虫3组(每组5只),家鸡3组(每组3只)。
(1)提出问题:什么环境中的蝗虫不易被鸡发现?
(2)作出假设: 。
(3)设计实验方案:①将3组家鸡和3组绿蝗虫分别放到红、绿、白3种颜色的纸板上。
②每隔2 min统计蝗虫剩余的 ,共统计10 min,并设计表格,将统计结果填到设计好的表格中。
时间 环境 | 2 min | 4 min | 6 min | 8 min | 10 min |
红色 |
|
|
|
|
|
绿色 |
|
|
|
|
|
白色 |
|
|
|
|
|
(4)预期实验结果: 。
(5)结果分析:蝗虫的身体呈绿色,这是一种保护色,是 的结果。
(6)结论: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请说出元代散曲名家马致远的名曲《天净沙·秋思》中的生物和非生物。(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曲中的生物有 。
(2)曲中的非生物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