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最初的生命诞生在( )
A.原始大气 B.现代大气 C.原始海洋 D.现代海洋
某校生物科技活动小组利用学校空地建立了一个小型农业生态园。在园内,同学们开展了一系列植物栽培和科学探究活动。
(1)为了探究提高生态园内蔬菜产量的科学方法,同学们选择萝卜作为研究对象行实验。他们在三个温室中分圳种植了相同的萝卜幼苗,温室内的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控制情况如下表所示(每个温室的光照、土壤、水分等其他条件均相同):
温室 | A | B | C |
二氧化碳浓度 | 0. 03% | 0. 1% | 0. 1% |
温度 | 20℃ | 20℃ | 30℃ |
①为探究温度对萝卜幼苗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他们应选择____两组进行对照实验。
②温室B中的萝卜幼苗比温室A中的萝卜幼苗长得快,其原因是温室B内 。
③为探究二氧化碳浓度对萝卜幼苗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能否选用A、C两组进行对照实验? ,理由是 。
(2)经实验探究,他们认为夜晚适当降低温室内的温度,也可以提高蔬菜的产量,原因是 .
(3)同学们收获的萝卜,由于存放时间较长,出现了“空心”现象,这是因为
的缘故
丰富多彩的大自然给我们提供了美好的环境,各种各样的动物类群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下面是我们熟悉的动物,请回答:
(1)上述属于无脊椎动物的是 。
(2)野鸭特有的呼吸方式是 。野鸭在每年季节更替时有迁徙行为,这种行为是由 决定的。
(3)鲫鱼适于水中呼吸的器官是__ ,它感知水流测定方向的结构是 __。
(4)蝗虫的体表有 ,可有效防止体内水分蒸发,适应陆地生活。气体出入蝗虫身体的门户是_______。
如图是显微镜结构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对光结束时,从目镜中应该看到的是_________视野。
(2)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镜筒下降时眼睛应注视【 】_____,以免压破玻片。
(3)如果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一个“P”,透明纸上写的应该是“_________”。
(4)使用显微镜时,要把视野中的物像“P”从图甲所示状态转化为图乙所示状态,其正确的操作步骤是(______)。
A.先将玻片标本往右上方移动,再转动转换器,,把高倍物镜换成低倍物镜
B.先将玻片标本往左下方移动,再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
C.先将玻片标本往右上方移动,再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
D.先将玻片标本往左下方移动,再转动转换器,把高倍物镜换成低倍物镜
(5)用显微镜观察制作好的临时装片,在镜下已经找到观察物,如果要使物像更清晰些,应调节显微镜的[ ]_______________。
(6)观察时发现视野中有污物,移动装片污物不动,转换物镜污物仍不动,说明污物在_________上。
如图是细胞分裂、生长、分化的大致过程,请据图回答。
(1)图中①过程表示_________,②过程表示_______,③、④过程表示_________。
(2)经过图中③、④过程可以形成__________。
(3)④过程形成植物的______组织,请写出植物的结构层次 。
(4)细胞分裂过程是先_________再_________
下面示意图中,图甲为发生在植物体内的某些生理过程示意图,图乙为该植物叶肉细胞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
(1)与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相比,图乙特有的结构是(数字表示)__________。
(2)图甲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是通过叶片上的_________进出植物体的。
(3)植物生长、细胞分裂等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来自于过程[A]________所释放的能量。
(4)植物体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只有1%~5%参与组成植物体和用于维持生理过程,其余绝大部分的水分都通过过程[ ]___________散失掉了。
(5)间作套种、合理密植是为了提高过程[ ]_________的效率,这一过程发生在图乙的[ ]________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