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生物试题 >

下图Ⅰ和Ⅱ分别表示某种病毒先后两次侵染人体后,人体产生抗体的数量变化曲线,相关叙...

图Ⅰ和Ⅱ分别表示某种病毒先后两次侵染人体后,人体产生抗体的数量变化曲线,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病毒第二次侵入后,人体内产生的抗体大量增多

B人体所产生的抗体只能对该种病毒有免疫作用

C第一次侵染后所形成的免疫功能属非特异性免疫

D人体内能够产生抗体的细胞属于血液中白细胞的一种

 

C 【解析】 试题分析:首次感染时,病毒侵入人体,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产生抗体;随着病毒的增殖,抗体也慢慢增加,呈上升趋势,其后抗体开始与相应抗原结合从而使抗原被吞噬细胞吞噬消灭,抗体慢慢减少.当第二次,同样的病毒侵入人体后,病毒刚开始繁殖,抗体的数量便会急剧膨胀,比病毒要多得多,然后病毒开始减少,抗体也随之减少.因此病毒第二次侵入后,人体内产生的抗体大量增多,A正确;抗体具有特异性,因此人体所产生的抗体只能对该种病毒有免疫作用,B正确;产生抗体属于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因此第一次侵染后所形成的免疫功能属于特异性免疫,不是非特异性免疫,C错误;人体内能够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淋巴细胞,属于血液中白细胞的一种,D正确。 考点:抗体和抗原;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艾滋病被称为“人类的杀手”,它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并主要通过血液进行传播,至今人类还没有找到根治该病的办法。从理论上讲,研制疫苗并进行预防接种是根除该病的最好对策,该对策的作用在于

A控制传染源      B保护易感者

C切断传播途径     D探究病毒结构

 

查看答案

下列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A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清扫异物

B吞噬细胞消化病原体

C患过麻疹的人对麻疹病毒有免疫力

D溶菌酶破坏病菌细胞壁,溶解病菌

 

查看答案

根据免疫的定义判断,下列属于抗原的是 

流感患者体内的流感病毒  接种到健康人体内的乙肝疫苗  自身免疫器官产生的免疫细胞  移植到烧伤患者面部自己腿部的皮肤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查看答案

切断传播途径是控制传染病流行的有效措施,下列做法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 

A对病人用过的器具消毒        B加强体育锻炼

C为儿童注射疫苗              D隔离传染病患者

 

查看答案

给儿童注射相关疫苗使其具有了对某种传染病的抵抗力,这在免疫类型和传染病预防措施上分别属于

A非特异性免疫、控制传染源      B非特异性免疫、保护易感人群

C特异性免疫、切断传播途径      D特异性免疫、保护易感人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