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是个善于思考的同学,他在家中观察饲养的金鱼时,想到一个问题:“温度对金鱼的呼吸频率有没有影响?”为探究这一问题,他设计了如下方案,试分析回答问题。
步骤 | 烧杯① | 烧杯② | 烧杯③ | 烧杯④ | 烧杯⑤ | 烧杯⑥ |
1 | 各加入1 000毫升温水、一条相同状况的金鱼,并测量记录水温 | |||||
2 | 一段时间后,同时观察并记录各烧杯中金鱼的呼吸次数 | |||||
3 | ①②各加入适量热水,使水温均升高10 ℃ | ③④均用水浴锅隔水加热,使水温升高10 ℃ | ⑤⑥不作任何处理 | |||
4 | 一段时间后,同时观察记录各烧杯中金鱼的呼吸次数,分析得出结论 | |||||
(1)该探究活动的实验变量是___。
(2)如果你做这个实验,你将根据什么判断金鱼的呼吸次数?___。
(3)小明在步骤3的设计中,对每种情况的操作均同时设置了两个重复组,其目的是___,提高实验的可信度。烧杯①②和烧杯③④两组设计中,哪组更科学,更严谨?___。试说明理由。___。
(4)结合本实验,你推测金鱼吞入的水从鳃流出时,其成分已发生了怎样的变化?___。
为研究动物的行为,某同学进行了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实验,下面表格中的数据是该同学的实验记录;图甲为“迷宫”示意图;图乙为实验中小鼠找到食物所需时间的柱形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 找到食物的时间 |
第一次 | 267秒 |
第二次 | 193秒 |
第三次 | 90秒 |
(1)请在图乙中绘出小鼠第三次找到食物时间的柱形图.
(2)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属于 行为,通常小鼠找到食物后会发出一种叫声,引来其他小鼠,这种叫声起到了传递 的作用.
(3)在上述实验中,若把小鼠换成蟑螂,蟑螂难以在短时间内找到食物,说明动物越 ,学习能力越强,这种学习能力的强弱是由动物体内的 决定的.
某庙内有101棵古柏和3棵古槐,有的已有700多年树龄,最短的也在100年以上。饱经风霜的树干随处可见被害虫侵蚀的痕迹。据调查,古树上有红蜘蛛、蚜虫、草蛉、七星瓢虫、麻雀、花喜鹊等6种动物,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用如下食物网简图表示。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共有___条食物链。
(2)该食物网中的古树是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红蜘蛛、蚜虫是危害古树的害虫,它们是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
(3)在该生态系统中,大量地捕杀麻雀和花喜鹊,则红蜘蛛、草蛉和蚜虫的数量会___,给古树带来危害,结果导致生态平衡被破坏。由此可见,动物在维持__中起着重要作用。
(4)除此以外,动物在自然界中还能促进生态系统的_______,帮助植物___。
(8分)(2017·山东泰安月考)下图是某同学针对部分动物绘制的分类图解,①~⑤表示不同动物。请分析回答问题。
(1)若把蚯蚓列入该分类图解,应将其放在___(填数字)所处的位置;蚯蚓的习性是昼伏夜出,但在夏季大雨过后,蚯蚓白天会爬到地面上活动,原因是___。
(2)河蚌是一种常见的水生动物,除从图中能知道的特征外,你还知道它有什么特征?试列举出其中的一条:___。
(3)①所表示的动物,体表有坚韧的___,能有效防止体内水分散失。但是,由于体表的这种坚韧结构会限制身体的生长发育,所以这类动物会出现定期__的现象。
(4)图中①~⑤所指的动物中,与①一样能适于空中飞行的是___;在行为特征方面最复杂、最高等的是___。
蚯蚓、信天翁、蝗虫、兔、蛇为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几种动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生物属于恒温动物的是___。
(2)动物由水生进化到陆生,为了适应环境,不同的动物适应方式是不同的,但都达到了殊途同归的目的,如为了适应干燥的陆生环境、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蛇等爬行动物的体表具有鳞或甲,蝗虫等昆虫的体表则有___。
(3)家兔等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是___。
(4)家鸽适应于空中飞翔生活,是因为它具有一种特殊的辅助肺呼吸的结构:___。
据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填出图中各部分名称。
①___,②___,③___,⑥___,⑦___。
(2)骨骼肌有受到刺激而收缩的特性,但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___骨。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或两组以上的肌肉相互___活动的。
(3)关节对运动的意义:在运动中起到___的作用。
(4)伸肘时(图甲),肱二头肌___,肱三头肌___;屈肘时(图乙),肱三头肌___,肱二头肌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