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转基因技术就是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目的生物体的基因组中,从而达到改造生物的目的。
1970年,史密斯(Hamilton Smith)从大肠杆菌中分离出了第一个能切割DNA的酶,它的发现使得重组DNA成为了可能。
1972年美国的保尔·伯格博士首次将不同的DNA片段连接起来,并且将重组的DNA分子有效地插入到细菌的细胞之中,因此获得了1980年的诺贝尔奖。
1973年,科学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了一个来自沙门氏菌的基因,因而首次在科学界引发了关于转基因安全性的深入思考。
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美国、加拿大开始出现小规模转基因植物田间试验,90年代中期,美国批准了转基因植物的大规模种植,从而揭开了转基因植物的商业化的序幕。
请回答问题:
(1)转基因技术能达到改造生物的目的,其根本原因是基因控制生物体的________。
(2)大肠杆菌是一种常见的细菌,它与真菌在结构上的区别是________,重组的DNA分子插入到细菌的细胞之中,实际上是与细菌细胞的________融合。
(3)随着转基因植物的大规模种植,转基因产品渐渐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该如何看待转基因食品,谈谈你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1928年弗莱明在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菌落形态时,一个培养平板偶然污染了青霉菌。他用放大镜检查了这个平板时,发现青霉菌落周围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菌落被明显溶解。弗莱明注意到青霉菌斑点的四周有一圈无菌区,认为这是一个微生物拮抗现象的有趣例子。而后他通过实验证实了特异青霉菌对葡萄球菌等许多细菌均有裂解作用。他进一步研究发现,不仅这种青霉菌具有强烈的杀菌作用,而且过滤除菌后的特异青霉菌培养液也有较好的杀菌能力。于是,弗莱明推论真正的杀菌物质是这种特异青霉菌生长过程产生的代谢物,并将它命名为青霉素(Penicillin,盘尼西林)。
1939年,牛津大学病理学家弗洛里和德裔生物化学家钱恩决定对青霉菌培养物中的活性物质——青霉素进行提取和纯化,经过18个月的艰苦努力,他们终于得到了100 mg纯度可满足人体肌肉注射的黄色粉末状的青霉素。他们发现,加入100万倍溶剂配制成的青霉素溶剂,就可以阻止老鼠身上链球菌的生长。接着他们进行了人体实验,开始情况不错,但病人体内的细菌尚未完全消灭前,他们提炼的青霉素却已经用完了,虽然病人最终不治身亡,但青霉素的有效性却已得到了充分的证明。1940年春天,他们又进行多次动物感染实验,结果都非常令人满意。
青霉素的发现标志着抗生素纪元即化学治疗的黄金时代的开始。青霉素大量应用以后,许多曾经严重危害人类的疾病,那些曾是不治之症的猩红热、化脓性咽喉炎、白喉、梅毒、淋病、以及各种结核病、败血病、肺炎、伤寒等,都受到了有效的抑制。
请回答问题:
(1)特异青霉菌对葡萄球菌等许多细菌均有裂解作用。细菌______(填“有”或“无”)成形的细胞核,有些细菌有鞭毛,有助于细菌的__________。
(2)青霉菌具有强烈的杀菌作用。青霉菌属于____菌,通过产生大量的________来繁殖后代。
(3)青霉素的发现标志着抗生素纪元即化学治疗的黄金时代的开始。不能滥用抗生素是因为滥用抗生素会增强人体内细菌的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早在两千多年前,人们受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影响,认为植物体是由“土壤汁”构成的,即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物质完全来自土壤。
17世纪上半叶,比利时医生海尔蒙特设计了一个巧妙的实验:他把一棵称过重的柳树种植在一桶事先称好重量的土壤中,然后只用雨水浇灌而不供给任何其他物质。5年后,他发现这棵柳树的重量竟是刚栽种时的33.4倍,而土壤的重量只减少57克。因此,他认为构成植物体的物质来自水,而土壤只供给极少量的物质。这个结论首先提出了水参与植物体有机物质合成的观点,但是没有考虑到空气对植物体合成物质所起的作用。
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做了一个新奇的实验。他把一支点燃的蜡烛和一只小白鼠分别放在密闭的玻璃罩里,不久蜡烛熄灭,小白鼠也死亡。接着,他把一盆绿色植物和一支点燃的蜡烛一同放到一个密闭的玻璃罩里,他发现绿色植物能长时间地活着,蜡烛也没有熄灭。他又把一盆绿色植物和一只小白鼠一同放到一个密闭的玻璃罩里,他发现绿色植物和小白鼠都能够正常地活着(如图)。于是他得出结沦:绿色植物能够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了的空气,使空气变好。这就是后来人们才知道的植物在光合作用中释放出氧气的缘故。由于他的杰出贡献,人们把1771年定为发现光合作用的年份。
请回答问题:
(1)海尔蒙特医生做的实验中柳树增加的质量远远超过土壤减少的质量。由此他认为构成植物体的物质大多来自水。植物吸收水是通过植物根尖的______区吸收水分,通过茎内的________运输到植物的各个组织。
(2)绿色植物和小白鼠在密闭玻璃罩里可以同时存活下来的原因是:植物__________作用产生的氧气可以供给小白鼠呼吸,而小白鼠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可作为绿色植物________作用的原料。
(3)普利斯特利设置多组实验的目的是作______。
阅读下列科普短文。
人类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在受孕之后的最初几天,组成胚胎的都是未成熟的细胞。这些细胞每一个都可以发育为成熟有机体中所有细胞类型的细胞。这种未成熟的细胞被称为多功能的干细胞或诱导多功能干细胞。随着胚胎的发育,多功能干细胞进一步形成神经细胞、肌肉细胞、肝脏细胞以及其他所有种类的细胞,这些细胞经过分化后,开始在人体内承担起特殊的机能。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普遍认为这一过程是单向的、不可逆的。成熟之后的细胞是不可能再回到未成熟、多能性的状态。
图1
但荣获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英国发育生物学家约翰格登却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假设:这些细胞的基因组仍然包含着驱动它发育成机体所有不同类型的细胞所需的信息。在1962年,在一项经典实验中,他将一个青蛙卵细胞的细胞核替换为成熟肠细胞的细胞核。这个改变了的卵细胞发育成为了一只正常的蝌蚪。这一实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首次证实了已分化的细胞可通过核移植技术将其重新转化为具有多能性的细胞。
起初,这一里程碑式的发现遭到了许多人的怀疑,不少科学家认为这完全不可能。但在重复实验的验证下,该结果最终被接受并引发了密集的研究。随着技术手段的发展,最终出现了哺乳动物的克隆,也使约翰格登成为细胞核移植与克隆方面的先驱。他的研究告诉人们,一个成熟、已分化细胞的细胞核可以返回到未成熟、多能性的阶段,这为此后诱导多功能干细胞的研究埋下了伏笔。
图2
请回答问题:
(1)图1中A→B、B→C、C→D的过程是细胞的________,在此过程中,首先是________发生一系列的变化,由一个分成等同的两个;随后________也发生一定的变化,由一份分成大体相等的两份,最终每份中都含有一个__________。
(2)D→E的过程是细胞的________,在此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发生了变化,但是细胞核内的__________没有发生变化。
(3)约翰格登的研究说明,一个成熟、已分化细胞的细胞核可以返回到________________的阶段。
(4)改变了的卵细胞发育成为一只正常蝌蚪的过程中,要经过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生物体的各种________,最终形成器官、系统构成生物体。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据科学网2016年12月2日援引报道,北京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周德敏及张礼和课题组以流感病毒为模型,发明了人工控制病毒复制从而将病毒直接转化为疫苗的技术。该技术完全不同于当前使用的仅部分免疫的灭活疫苗,也不同于仍然保留弱复制能力而有毒性危险的减活疫苗的制备方法,被称为是一种革命性的发现。相关研究论文发表于美国《科学》杂志。
课题组发现的这种人工控制病毒复制从而将病毒直接转化为疫苗的技术,即在保留病毒完整结构和感染力的情况下,仅突变病毒基因组的一个三联码,使流感病毒由致命性传染源变为了预防性疫苗,再突变三个以上三联码,病毒由预防性疫苗变为治疗病毒感染的药物。并且随着三联码数目的增加药效会随之增强。这一技术不仅使疫苗研发不再复杂,而且适用于几乎所有病毒。这一发现颠覆了病毒疫苗研发的理念,成就了活病毒疫苗的重大突破。
课题组研发的活病毒疫苗保留了野生流感病毒完全的感染力,只是将它感染人体后在细胞内的复制和生产新病毒能力剔除了。也就是说,这种活疫苗保留了病毒感染人体引发的全部免疫原性,即体液免疫、鼻腔粘膜免疫和T-细胞免疫,而对人体的毒性却被控制了。而且活疫苗的制备方法是通用的,有望用来制备包括艾滋病、SARS和埃博拉出血热等几乎所有致命性病毒的疫苗和治疗性生物技术药物。
请回答问题:
(1)人工控制病毒复制从而将病毒直接转化为疫苗。流感病毒是引发流感的____________,病毒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和蛋白质外壳构成。
(2)活病毒疫苗完全不同于当前使用的仅部分免疫的灭活疫苗或减活疫苗。接种疫苗后,人体内可产生相应的______,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属于人体免疫的第______道防线。
(3)活病毒疫苗使流感病毒由致命性传染源变为了预防性疫苗。携带流感病毒的患者属于传染病的____________。对流感患者进行隔离属于预防传染病环节的____________________。
读下面科普短文。
据2016年11月8日《科技日报》援引报道,一项发表在《科学》杂志的研究称,平均每抽50根烟,每个肺细胞便会产生1个DNA突变。而每天抽20根烟的吸烟者连续抽一年,每个肺细胞、喉部细胞、咽部细胞、膀胱细胞和肾脏细胞分别会产生150个、97个、39个、18个和6个DNA突变。这是研究人员首次量化了分子损伤对DNA造成的影响。
此前,流行病学者研究指出,吸烟至少与17种癌症有关。美国新墨西哥州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卢德米尔·亚历山道夫和同事,比较了2500名吸烟者和1000名非吸烟者的肿瘤DNA,发现了那些与吸烟存在关联的突变。值得一提的是,吸烟对DNA的损害是永久性的,不会因为戒烟而被扭转。不过,戒烟能预防产生更多突变的风险。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名誉教授西蒙·查普曼说,已有证据表明,戒烟可以大幅降低过早死的风险。英国一项研究表明,吸烟者寿命比人均寿命短10年。但是,30岁戒烟几乎能消除过早死的风险,50岁戒烟则将此风险减半。
请回答问题:
(1)平均每抽50根烟,每个肺细胞便会产生1个DNA突变。血液流经肺泡后,变成______血;________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2)每天抽20根烟的吸烟者连续抽一年,每个肺细胞、喉部细胞、咽部细胞、膀胱细胞和肾脏细胞分别会产生150个、97个、39个、18个和6个DNA突变。吸烟时气体进入人体的途径为外界→咽喉→______→支气管→____。人体泌尿系统中,膀胱的主要作用为______尿液。
(3)吸烟至少与17种癌症有关。由此我们得到的启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