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生物试题 >

李阳同学设计了甲装置用于探究绿色植物的生理活动。实验前将甲装置放到黑暗处24小时...

李阳同学设计了甲装置用于探究绿色植物的生理活动。实验前将甲装置放到黑暗处24小时后,移出装置经阳光照射3小时;摘下A.B两个叶片,分别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漂洗后滴加碘液染色。请据图分析回答:

(1)在氢氧化钠的作用下,A叶片与B叶片形成一组_________

(2)叶片经过酒精隔水加热是为了溶解掉叶片中的_______,使后面的染色效果更加明显。

(3)A.B叶片经过染色后,能被染成蓝色的是_______叶片。因为该叶片能进行光合作用,并且制造出有机物__________

(4)李阳想继续探究光合作用需要光,她将甲装置改进为乙装置,重复实验步骤。乙实验装置的设计合理吗?(答出并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照 叶绿素 B 淀粉 不合理 变量不唯一(或有多个变量、有光和二氧化碳两个变量等) 【解析】光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探究实验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只能存在一个变量。 (1)将甲装置在黑暗中放置一昼夜,植物体的叶片因得不到光,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叶片中原有的淀粉将被运走和耗尽。将甲装置移至光下后,在自然状态下,植物体的叶片能够接触并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等有机物。A叶片处于装有氢氧化钠的玻璃瓶内,这样玻璃瓶中的二氧化碳就被氢氧化钠吸收;B叶片处于装有水的玻璃瓶内,水几乎不吸收二氧化碳,B叶片能吸收到二氧化碳。这样A叶片与B叶片就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二氧化碳。在设计对照实验时,除要探究的变量不同外,其余条件应完全相同。 (2)由于叶绿素的颜色较深,不溶于叶片中的叶绿素,滴加碘液后,叶片颜色的变化就不明显;叶绿素能溶解在酒精中,将叶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就可溶去叶绿素。 (3)A叶片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无法制造淀粉;B叶片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A、B叶片经脱色处理后,滴加碘液,能变蓝的是B叶片,A叶片不变蓝。 (4)在乙装置中,A叶片得不到二氧化碳,能得到光;C叶片能得到二氧化碳,得不到光;这样A、C叶片就存在两个变量,违背了对照实验控制单一变量的原则,不能构成对照实验,因此,乙装置的设计不合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水是植物生长必需的,但浇水过勤,会导致植物根的腐烂,这主要是由于(  )

A. 水分过多,影响了根的呼吸

B. 无法吸收水分

C. 植物忙于吸收水分,无法进行其他生理活动

D. 水中的细菌过多,使根烂掉

 

查看答案

如图种子结构中,能发育成根的部分是(  )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下列植物中,没有根、茎、叶的是(  )

A. 葫芦藓    B. 绿藻    C. 蕨菜    D. 玉米

 

查看答案

图示是银杏树上结的“白果”,对白果是银杏种子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成熟时果皮脱落    B. 没有果皮包被

C. 没有果皮和种皮包被    D. 没有种皮包被

 

查看答案

构成人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  )

A.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B. 细胞→器官→组织→系统→人体

C. 细胞→系统→器官→组织→人体    D. 人体→系统→器官→组织→细胞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