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生物试题 >

小组同学为探究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选择一种盆栽的银边天竺葵(叶片边缘部分的细胞中无...

小组同学为探究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选择一种盆栽的银边天竺葵(叶片边缘部分的细胞中无叶绿体)作为实验材料。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请你一起参与探究并分析回答。

 

(1)为排除叶片中原有的淀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你采取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1)的方法后,将实验装置放到阳 光下照射几个小时,再同时摘下叶片A、B, 利用酒精隔水加热进行脱色处理,然后滴加碘液,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掉碘液,观察实验现象。

(2)叶片A绿色部分的实验现象是 ___

(3)通过对叶片A绿色部分和非绿色部分实验现象的比较,可以证明 ________

(4)装置中氢氧化钠的作用是 ___

(5)通过对叶片A绿色部分和叶片B绿色部分实验现象的比较,可以证明 _______

(6)若将装置中的“透明塑料袋”改为“黑色塑料袋”,同时取走氢氧化钠,重复上述一样的实验步骤,则通过比较叶片A、B绿色部分的实验现象可以证明 _____

 

将该实验装置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变蓝 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或光合作用在叶绿体中进行) 吸收二氧化碳(或让叶片B得不到二氧化碳) 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作原料 光合作用需要光 【解析】分析:观察图示可知,该同学为探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利用盆栽的银边天竺葵,设置了两组对照实验:叶片A的绿色部分和银边部分,变量是叶绿体;叶片A的绿色部分和叶片B的绿色部分,变量是二氧化碳. 解答:【解析】 (1)为排除叶片中原有的淀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通常采取的方法是将该实验装置放到黑暗处一昼夜,这样可以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2)叶片A的绿色部分在光照下进行了光合作用,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因此经过处理后,滴加碘液会变蓝色. (3)叶片A绿色部分和非绿色部分以叶绿体为变量形成了一组对照实验,实验现象是:叶片A的绿色部分滴加碘液后变蓝色,说明进行了光合作用;叶片A的非绿色部分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色,说明没有进行光合作用;比较叶片A绿色部分和非绿色部分的实验现象,可以证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4)氢氧化钠溶液有吸收二氧化碳的作用,装置中放置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就是使叶片B所处的环境中没有二氧化碳. (5)叶片A的绿色部分和叶片B的绿色部分以二氧化碳为变量形成了一组对照实验,实验现象是:叶片A的绿色部分滴加碘液后变蓝色,说明进行了光合作用;叶片B的绿色部分滴加碘液后变不变蓝色,说明没有进行光合作用;比较二者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6)若将装置中的“透明塑料袋”改为“黑色塑料袋”,同时取走氢氧化钠,则叶片A、B的绿色部分以光为变量形成了一组对照实验;实验现象是:叶片A的绿色部分滴加碘液后变蓝色,说明进行了光合作用;叶片B的绿色部分滴加碘液后变不变蓝色,说明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则比较叶片A、B绿色部分的实验现象可以证明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 故答案为:(1)将该实验装置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2)变蓝色 (3)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4)吸收二氧化碳 (5)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6)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分别为细胞分裂、分化过程模式图及西红柿植株简图,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左图中的①代表细胞的__过程,②表示细胞的__过程.

(2)番茄果肉内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属于__组织.不同的组织是由左图中所示过程__(填数字)形成的.

(3)图中3、4、5与番茄植株的营养有关,称为__器官.

 

查看答案

下图是鲫鱼外形图,请回答后面的问题:

(1)鱼之所以能生活在水中,两个至关重要的特点是:__,在游泳时能减少水的阻力的体形特点是__

(2)若从鲫鱼的口的前方滴入红墨水,则最先从 见到红墨水流出。

(3)鲫鱼在游泳时,如果它不能保持前进的方向。原因是[  ] __失去了作用。

(4)当鲫鱼受到惊吓时,它的游动速度加快,这个动力来自_,同时它能转向逃走,这是[__] 和[__] 协调作用的结果。

(5)我们在探究鱼鳍的作用时,仅靠观察难以得出正确的结论。若以捆扎鱼鳍的方法来探究鱼鳍的作用,你设想的过程是 ______

 

查看答案

足癣是传染性皮肤病,表现为奇痒难忍、水疱、糜烂等症状。这是感染了   (    )

A. 寄生虫    B. 病毒    C. 细菌    D. 真菌

 

查看答案

H7N9禽流感病毒的出现,再次引起人们对病毒的关注,下列关于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病毒是单细胞生物    B. 病毒属于分解者

C. 病毒都是寄生的    D. 所有病毒都会使人患病

 

查看答案

关节在运动中所起的作用是 

A连结作用        B杠杆作用

C支点作用        D动力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