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都体现了( )
A. 生物能影响环境
B. 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C. 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存
D. 生物与环境可以相互影响
如下图,同一株水毛茛,裸露在空气中的叶和浸在水中的叶,表现出两种不同的形态,前者呈扁平状,后者深裂而呈丝状,这种现象说明( )
A. 生物的性状不受基因影响 B. 生物性状是基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C. 生物的性状只受基因影响 D. 生物的性状只受环境影响
种植树木、花卉能美化环境,是因为( )
A. 生物影响环境
B. 生物适应环境
C. 环境影响生物
D. 生物和环境相互影响
在“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温度和湿度”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只选择带有植物的地点进行测量
B.可以用温度计代替湿度计进行测量
C.在测量灌木丛的湿度时,把湿度计放在地上
D.选择3个不同的环境,分早、中、晚分别测试,每次测量3个数据,取平均值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A. 相互影响,毫无作用 B. 相互影响,毫无影响
C. 毫无关系 D. 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科学探究
生物课上,某班同学纷纷展示了自己在家制作的米酒。同学们制作米酒使用的是同一种酒曲,原材料都是糯米(俗称江米),但是制成的米酒的味道、颜色都有差别。哪些因素会影响米酒的发酵过程呢?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此提出了一些间题,设计如下实验并进行了探究。
第一步:准备同品种同批次的糯米,同品牌同批次的酒曲(主要成分是根霉和酵母菌),
糯米和酒曲各均分为四等份;同样的清洁容器和用具,在容器外壁上编号。
第二步:按照下表对各组进行处理,然后将容器盖好,置于相应环境中。
第三步:定时观察并记录,3 天后打开盖子,通过看、闻、尝的方式,对比哪个容器中的米酒做得最成功。
请你结合上述实验并联系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间题:
(1)该实验共设置了 3 组对照实验,分别探究了_____、 ____、 __.三个因素对米酒发酵过程的影响。其中作为对照组的是_______号。
(2)该实验中,你认为最有可能成功制作出米酒的一组是__号,理由是________
(3)实验中同学们发现,1 号容器里散发出明显的酸臭味,请你解释其中原因:___
(4)酒曲中的酵母菌在制作米酒过程中所起的主要作用是(____)
A.把淀粉分解为葡萄糖
B.把葡萄糖转化为酒精
C.把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