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动物以及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昆虫﹣气管 B. 蚯蚓﹣湿润的体壁
C. 青蛙﹣皮肤和肺 D. 家鸽﹣肺和气囊
下列都属于节肢动物的是
A. 蝴蝶、螃蟹 B. 蜘蛛、蚯蚓 C. 蚊子、水蛭 D. 蜈蚣、蜗牛
(9分)为了探究细菌对植物遗体具有分解作用,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两套实验方案:
方案一:将同一棵树的部分落叶进行灭菌处理后,平均分成甲、乙两组,甲组接种细菌,乙组不接种细菌,两组都放在无菌环境中,实验过程中都添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温润。
方案二:取两种树的等量落叶,分别标为两组和丁组。将两组落叶进行灭菌处理后,丙组接种细菌,丁组不接种细菌,两组都放在无菌的环境中,两组在实验过租中都添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湿润。
请根据上述实验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该探究实验提出的假设是_____。方案中分成甲、乙两组或丙、丁两组的目的是_____。
(2)方案一中的实验变量是_____。
(3)方案二中的实验变量是_____,最终可能获得的实验结果是_____组的落叶被分解。
(4)比较以上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较科学的是实验方案_____,原因是该方案符合_____原则。
(5)实验过程中要添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湿润,这样做的原因是为细菌生长繁殖提供适宜的_____条件,本实验若要成功,必须在_____(填“无菌”或“自然”)环境中进行。
生物科学实验是我们应用科学方法、认识科学知识、形成科学概念的重要手段和途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1是蚯蚓的外部形态观察实验。观察时可以发现蚯蚓的背部颜色_____(填“稍深”或“稍浅”).用手指来回触摸蚯蚓的腹面,感觉有些粗糙不平的小突起,这是摸到了_____,这些小突起能与_____协调配合,使身体蠕动。
(2)如图2是小白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实验。设置迷宫时,可以在隔板上方放置一块_____,既能阻止小白鼠翮越隔板,又便于观察小白鼠的行为;实验前应使小白鼠处于_____状态。
(3)如图3是蚯蚓走迷宫的实验。蚯蚓的这种行为从获得途径上属于_____行为。
(4)据统计,蚯蚓大概要经过200多次的“尝试与错误“才能学会走向暗室。而小白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尝试与错误”次数比蚯蚓要少很多,说明不同动物的_____是有区别的。
果蝇个体小,生活史短,易饲养,繁殖快,染色体少,突变型多,是遗传学实验研究的模式生物之一。摩尔根研究果蝇成果斐然,获1933年诺贝尔奖。请回答:
(1)果蝇在分类上属于昆虫,体表有 ,能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
(2)果蝇的发育过程与家蚕一样,需要经历不食不动的蛹期,属于 发育。
(3)果蝇主要以腐烂的水果为食,枯草杆菌能使水果腐烂。两者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果蝇细胞有 。
(4)果蝇体细胞中有4对染色体,其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类相同,由X、Y染色体决定。请写出正常雄性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 。
(5)果蝇的长翅和残翅是一对相对性状。右图是摩尔根的果蝇杂交过程示意图,根据图中信息判断,隐性性状是 ;若用A、a表示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则第三代长翅果蝇的基因组成是 。
请你根据对下列古诗词或俗语的理解,回答有关问题:
(1)“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在此俗语中,柳树的繁殖方式是_____。这种繁殖方式属于_____生殖。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常比拟教育工作者的无私奉献精神。如图所示家蚕的发育过程,请回答:
①我国人民很早就学会驯养家蚕,编织丝绸。其中有一道工序是将蚕茧用热水浸泡后缫丝,请问缫丝时在茧内死亡的是家蚕的哪一发育时期?_____(填图中序号)。
②从家蚕的发育过程来分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这句诗是不科学的,你可以作出怎么样的修改,使之既有科学性,又不失艺术性:_____。
(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里的蛙声是由雄蛙发出的叫声;雄蛙高声鸣叫的目的是_____。
(4)“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其中的“春燕啄泥”是燕子生殖和发育过程中的_____。
(5)“21天不出小鸡﹣﹣坏蛋”,在此俗语中,鸟卵从亲鸟体内产出后,不能继续孵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鸟卵中能发育为胚胎的结构是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