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生物试题 >

图甲A、B、C分别表示某植物叶片所进行的三项生理活动。图乙为该植物在晴朗的夏季一...

图甲A、B、C分别表示某植物叶片所进行的三项生理活动。图乙为该植物在晴朗的夏季一天24小时內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1)种植过密会使植核叶片相互遮挡,降低了图甲_____(填字母) 的效率,减少有机物的合成。

(2)图甲中植物在黑暗环境中吸收的气体主要是_____,该植物白天和晚上都能进行的生理括动是_____(填字母)。

(3)图乙中代表呼吸作用的曲线是_____,细胞内进行此生理活动的场所是_____

(4)移栽植物时,常在阴天或傍晚进行,并剪去大量枝叶,共目的是为了抑制图甲的_____(填字母),进行该过程的“门户”是叶表皮上的_____

 

C 氧气 A、B Ⅱ 线粒体 B 气孔 【解析】(1)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才能进行,种植过密会使植核叶片相互遮挡,降低了图甲C光合作用 的效率,减少有机物的合成。 (2)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才能进行,呼吸作用时时刻刻进行的,有无光都能进行,植物的三大生理功能白天能进行的有3种,晚上进行的有2种,只有在光下进行的有1种,观图可知,图甲中植物在黑暗环境中吸收的气体主要是氧气,该植物白天和晚上都能进行的生理括动是A呼吸作用,B蒸腾作用。 (3)图乙中曲线甲只有在6~18点的白天进行,因此Ⅰ曲线表示光合作用;Ⅱ曲线表示呼吸作用,与图甲C中的生理活动相对应。生理活动相对应,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A生理活动的场所是线粒体。 (4)移栽植物的根系或多或少的会有一定的破坏,吸水的能力会降低,其目的是为了抑制图甲中B蒸腾作用生理活动。因此在移栽植物时,往往要剪掉大量的枝叶,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避免移栽植物出现萎蔫现象,提高移栽植物的成活率。同时一般选择在阴天或傍晚时移栽,因为此时光照不强,会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的蒸发,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科学探究是研究生物学的重要方法,探究的结果要经过实验论证,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下列为探究植物生理活动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

(1)图甲是“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中的一个装置。其目的是使叶片中含有的_____溶解到酒精中,使叶片变为_____色。

(2)乙装置经过一昼夜的暗处理后,进行2~3小时光照,观察到烧杯中水的液面下降,同时透明塑料袋內壁出现小水游。这种现象说明植物进行了_____作用; 打开钟罩,取下透明塑料袋对叶片进行脱色处理,漂洗后滴加碘液观察到叶片_____

(3)丙装置广口瓶中放的是萌发的种子,过段时间打开阀门,发现试管中澄请的石灰水变深独,由此得出结论:植物进行了_____作用,释放出的气体是_____

 

查看答案

近年来,莆田各地出现了许多水果。蔬菜采摘园。春天可以到大棚里采摘萝卜,西红柿;秋天可以采摘葡萄等,享受农家采摘的乐趣。

(1)种植蔬菜的大棚内,通常要适时通风,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增加_____的浓度,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

(2)水果、蔬菜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求量最多的是含_____的无机盐。

(3)如果一次性施肥过多,植物会出现“绕苗”现象,这是因为土壤溶液浓度_____根毛细胞液浓度,细胞_____

(4)采摘下来的果蔬常放冰箱保存。原因是_____能抑制果蔬的呼吸作用。

 

查看答案

如图是大豆有关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

(1)图乙中⑤是由图甲中[]_____发育而来,所需的营养来自[]_____

(2)甲→乙过程中,所需要的外界条件是:_____、适量的水分和充足的氧气。

(3)植物生活需要的水分和无机盐主要是由图丙中的[]_____吸收,再由_____向上运输。

 

查看答案

图①﹣③代表三种微生物,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图中营寄生生活的生物是①和②。_____

(2)与生物②相比,生物①没有细胞结构,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核酸组成。_____

(3)生物③的菌体由许多菌丝构成,地下菌丝可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有机物。_____

(4)生物①②③都可以通过孢子繁殖后代。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实验中,材料用具与使用目的不一致的是(  )

 

实验名称

材料用具

使用目的

A

观察种子的结构

显微镜

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

B

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碘液

验证淀粉存在

C

探究光合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氢氧化钠溶液

吸收二氧化碳

D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白砂糖

酵母菌会分解糖,产生二氧化碳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