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生物试题 >

大部分县城街道都放置了有分类标识的垃圾回收箱,实行了垃圾分类制,要求居民将垃圾按...

大部分县城街道都放置了有分类标识的垃圾回收箱,实行了垃圾分类制,要求居民将垃圾按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进行分类放置。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推广垃圾分类,结果却发现仍然有许多居民没有分类放置。下列不属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

A.居民嫌麻烦,没有垃圾分类的习惯 

B.居民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非常多

C.居民的环保意识不强  

D.居民不清楚垃圾分类的标准

(2)现有啤酒瓶、一次性塑料杯、鱼骨头、菜皮、香蕉皮、易拉罐、用过的餐巾纸、废电池等垃圾,应该放入其他垃圾箱的有_____

(3)上述剩余物中可回收后再利用的有: __(写出一例即可)。在如今丰富的物质生活中,产生了一支“垃圾大军”,影响我们的生活,对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你能否提出新的方案?_____

(4)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废电池的危害:_____(写出一点即可)。

(5)请你谈谈小区内实施垃圾分类的好处:_____(写出一点即可)。

 

B 鱼骨头、菜皮、香蕉皮、用过的餐巾纸 啤酒瓶(或易拉罐) 做好宣传工作 污染土壤和水体 可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解析】(1)居民们对垃圾没有分类放置的原因主要是居民的环保意识不强,嫌麻烦,没有垃圾分类的习惯,或者是有些居民根本不清楚垃圾分类的标准,跟产生垃圾的多少无关,故选B。 (2)鱼骨头、菜皮、香蕉皮、用过的餐巾纸,属于不可回收垃圾,应该放入其他垃圾箱; (3)垃圾分为三大类:有机垃圾、无机垃圾、有害垃圾,易拉罐属于可回收无机垃圾,废电池属于危险有害的有机垃圾;对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的新的方案:生活垃圾的分类,要做好宣传工作; (4)废电池的危害:废弃在自然界电池中的汞会慢慢从电池中溢出来,进入土壤或水源,再通过农作物进入人体,损伤人的肾脏;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无机汞可以转化成甲基汞,聚集在鱼类的身体里,人食用了这种鱼后,甲基汞会进入人的大脑细胞,使人的神经系统受到严重破坏,重者会发疯致死,著名的日本水俣病就是甲基汞所致。镉渗出污染土地和水体,最终进入人体使人的肝和肾受损,也会引起骨质松软,重者造成骨骼变形。汽车废电池中含有酸和重金属铅泄漏到自然界可引起土壤和水源污染,最终对人造成危害。 (5)实施垃圾分类的好处:1、减少占地:生活垃圾中有些物质不易降解,使土地受到严重侵蚀,垃圾分类,去掉能回收的、不易降解的物质,减少垃圾数量达50%以上; 2、减少环境污染:废弃的电池含有金属汞、镉等有毒的物质,会对人类产生严重的危害;土壤中的废塑料会导致农作物减产;抛弃的废塑料被动物误食,导致动物死亡的事故时有发生,因此回收利用可以减少危害; 3、变废为宝:中国每年使用塑料快餐盒达40亿个,方便面碗5-7亿个,废塑料占生活垃圾的4-7%,1吨废塑料可回炼600公斤的柴油,回收1500吨废纸,可免于砍伐用于生产1200吨纸的林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大计.我们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我们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任务,给子孙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1)1公顷树林,每天能吸收150~500kg的二氧化碳,并释放出60~400kg的氧气,这是依靠植物的_____作用.绿色植物的这种作用有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_____平衡.

(2)近期,雾霾天气严重影响了人们正常的生活,导致PM2.5浓度升高的人为因素有_____

(3)美丽中国,是需要所有中国人一起行动起来共同建设的.写出我们能为“绿水青山的美丽家园”开展的两项活动:①_____;②_____

 

查看答案

2015年1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全面二孩政策定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从种群特征上看,这种措施直接调节的是(  )

A. 种群密度    B. 性别比例    C. 出生率    D. 年龄组成

 

查看答案

下列行为中,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

A. 垃圾分类回收    B. 节约用电    C. 不使用塑料袋    D. 焚烧落叶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我国植被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我国植被中,森林占据了主体    B. 我国植被保护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

C. 过度放牧已使许多草场退化、沙化    D. 我国人均森林面积已接近或超过世界人均水平

 

查看答案

下列哪一种情况不是由酸雨造成的(  )

A. 森林枯萎    B. 鱼虾死亡    C. 水俣病    D. 土壤肥力降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