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生物试题 >

2015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发现和研制的青蒿素可有效降低疟疾这一传染病的死亡率...

2015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发现和研制的青蒿素可有效降低疟疾这一传染病的死亡率.从传染病的预防描述分析,对疟疾患者及时治疗属于( )

A. 消灭病原体    B. 保护易感人群    C. 切断传播途径    D. 控制传染源

 

B 【解析】试题分析:传染病流行需同时具备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源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者。“疟疾患者”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传染源,因此“对疟疾患者进行了及时治疗”属于控制传染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有关免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不能识别机体中自己非己的成分

B. 能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

C. 能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

D. 能抵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

 

查看答案

给狗注射狂犬疫苗,可以预防狗得狂犬病.其中的疫苗和免疫类型分别属于(  )

A. 抗体特异性免疫    B. 抗体非特异性免疫

C. 抗原特异性免疫    D. 抗原非特异性免疫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人体内抗原和抗体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抗原是非己物质,抗体是人体合成的蛋白质

B. 当抗原消失后,人体还将保持产生相应抗体的能力

C. 抗体是在特定的抗原的刺激下由吞噬细胞产生的

D. 抗体与抗原的结合是特异性的,即一种抗体只能结合一种特定的抗原

 

查看答案

如图Ⅰ和Ⅱ分别表示某种病毒先后两次侵染人体后,人体产生抗体的数量变化曲线,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病毒第二次侵入后,人体内产生的抗体大量增多

B. 人体所产生的抗体只能对该种病毒有免疫作用

C. 第一次侵染后所形成的免疫功能属非特异性免疫

D. 人体内能够产生抗体的细胞属于血液中白细胞的一种

 

查看答案

新生儿注射乙肝疫苗后,体内产生的特殊蛋白质及所属的免疫类型分别是

A. 抗体,特异性免疫    B. 抗体,非特异性免疫

C. 抗原,特异性免疫    D. 抗原,非特异性免疫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