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阅读:众所周知,抗生素是人们对抗细菌的有力武器。但因为这些武器被滥用,许多细菌出现了耐药性,其中一些细菌甚至对多种抗生素都具有耐药性,成为“超级细菌”。人们如何抵抗愈发猖獗的耐药菌呢?
自德国学者Stolp和 Petzold(1962年)首次在德国的土壤中发现了这种以寄生和裂解细菌为生的噬菌蛭弧菌(以下简称蛭弧菌)以来,国内外学者相继对其噬菌机理展开了研究。迄今已经证实,它以其他种类的细菌为食。“捕食”的对象正是多种致病菌,如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弧菌等。蛭弧菌的形态结构。
蛭弧菌具有细菌的一切形态特征:单细胞,弧形或逗点状,有时呈螺旋状。大小不足1微米,仅为杆菌长度的13~14.端生鞭毛,有的在另一端生有一束纤毛。水生蛭弧菌的鞭毛还具鞘膜,比其他细菌的鞭毛粗3~4倍,这是它显著的一个特点。
经科学研究得知利用蛭弧菌去抗击病原菌的感染是一种“以菌治菌”、绿色环保的好方法。现已将其制成生物治剂,广泛应用于净化水体和清除工、农、医等方面的有害细菌,例如,有人用蛭弧菌有效地防治了由弗氏志贺氏菌引起的兔子角质结膜炎和肠道疾病。下面是一个实例:江苏连云港梭子蟹育苗场暴发大规模荧光病,经诊断确定该病为哈维氏弧菌感染所致。经使用蛭弧菌治理,每立方米0.6克,每天1次,连用5天后,病蟹明显好转,并逐渐痊愈。
(1)材料中提到的“哈维氏弧菌”和“蛭弧菌”都属于细菌,它们的结构示意图最可能是______。
(2)上题A-D四个选项中,和制作馒头有关的是______,它的主要生殖方式是______生殖。
(3)蛭弧菌的“捕食”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识别→吸附→______→利用宿主细胞的内容物生长→增殖→裂解宿主细胞。由此可见,蛭弧菌的生活方式为______生活。(选填为“腐生”、“寄生”或“自养”)
实验 | ① | ② | ③ | ④ |
处理方法 | 免疫系统正常; 注射蛭弧菌 | 免疫系统正常; 注射大量哈维氏弧菌 | 免疫系统正常;先注射大量哈维氏弧菌再注射蛭弧菌 | 免疫系统异常; 先注射大量哈维氏弧菌 再注射蛭弧菌 |
结果 | 梭子蟹全部存活 | 梭子蟹存活率很低 | 哈维氏弧菌大量减少,梭子蟹存活率高 | 梭子蟹存活率低 |
(4)进入梭子蟹体内的蛭弧菌和哈维氏弧菌,能够被______细胞吞噬。在人体内,类似的免疫方式属于______免疫。
(5)文章中提到的防治哈维氏弧菌感染的过程,可通过探究实验先预测防治效果,具体步骤见表。其中能表明蛭弧菌能抗击哈维氏弧菌感染的组合是______;表明免疫系统对蛭弧菌抗击哈维氏弧菌感染有影响的组合是______。
A.②与④ B.①与③ C.②与③ D.③与④
(6)关于能否将蛭弧菌制成药物替代抗生素,应用于人体疾病的治疗,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__。
A.根据梭子蟹的实验结果,说明蛭弧菌一定能用于人体疾病的治疗
B.蛭弧菌对其他病原菌的杀伤能力还有待验证
C.如何避免大量蛭弧菌杀死有益的共生菌群,还需进一步研究
D.“以菌治菌”属于生物防治,不会让弗氏志贺氏菌产生耐药性
2018年7月29日,大熊猫“菊笑”在广州长隆野生动物世界诞下的熊猫三胞胎“萌、帅、酷”都满4岁啦!这是全球唯一存活的大熊猫三胞胎。在大熊猫繁殖中常常存在着“三难”:发情难、配种受孕难、成活难。熊猫的交配和分娩是一个公认的世界难题,在南方湿热地区的繁殖更是难上加难。因此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的专家和长隆的专业饲养员团队全天候守护,日夜监护熊猫三宝的成长和健康状况。
(1)三胞胎出生半月后,饲养员把大熊猫宝宝送回妈妈身边,进行母乳喂养,三只幼崽的脐带都已全部脱落。大熊猫的受精方式属于______,胚胎发育方式属于______,在大熊猫妈妈体内进行胚胎发育时,三胞胎通过从母体摄取营养、排出废物。
(2)三胞胎出生的第20天(如图2),与刚出生时全身呈粉红色的小模样相比,黑眼圈已经成型,肩胛和腿部也有了明显的黑绒毛,小耳朵也长大了一点,胳膊、腿也粗壮了,形态越来越象妈妈“菊笑”,这体现出亲子代间的______现象。而发育到4岁(如图3)的它们,都有了各自的外形特点,除此之外,性格也有所不同,这种现象属于______。
(3)三胞胎中老大是雌性,老二和老三是雄性。大熊猫有21对染色体,其中20对是常染色体,性别决定与人相同,均为XY型,则三胞胎中的老大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为______,大熊猫每一胎产生雌性个体的机率为______。
在最近举行的欧洲肠胃病学会上,研究人员报告称,首次在人体粪便中检测到多达9种微塑料。微塑料就是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和纺织纤维,主要来源为直接排放到环境中的小塑料颗粒以及大块塑料垃圾降解产生的碎屑。
微塑料能够被分解成细小的颗粒和碎片,混入土壤、水源以及动、植物体内。根据参与这项研究的8位不同国家的被试者提供的日志,他们都吃了塑料包装的食物,饮用了瓶装水,其中六位还吃过海产品:褐藻(如海带)、磷虾、鲱鱼、金枪鱼等。由于塑料难以降解,会以微塑料的形式长久存在于食物链中,最终通过饮水和食物进入到人类的身体里,这就是我们体内微塑料的主要来源。
如果这些微粒一直留在体内,尤其是从内脏转移到其他器官和血液循环系统,就会造成真正的伤害。科学家已经观察到身体伤害的迹象,比如由微塑料颗粒撞击和摩擦器官壁引发的炎症。研究人员还发现,微塑料能过滤出有毒化学物质,这些物质来自塑料生产过程中添加的聚合物和环境污染物(如吸附在塑料表面的农药),它们都能伤害肝脏等器官。
塑料制品在我们生活中广泛应用,例如牙膏包装外皮和牙膏成分中均含有塑料成分。新兴的外卖产业使用的餐具也多是塑料制品。因此,解决微塑料问题还应从我们人类自身开始。
(1)根据以上资料,微塑料可能通过食用海产品进入人体,请按以上信息接着下面的一条食物链继续写出后面的生物:硅藻(单细胞藻类)→海洋食草类动物(浮游动物)→__________。
(2)由于塑料难以降解,你认为若干年后体内含有微塑料最多的是__________。
A.藻类 B.虾类 C.鱼类 D.人类
(3)短时间内,微塑料对环境的影响不易被发现,但随着大量塑料垃圾的产生,会直接影响到整个生物圈,因为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是______。
(4)微塑料如果大面积漂浮在水面上,会因遮挡_____,影响藻类进行_____作用,从而使水中_____含量降低,致使生物体因呼吸作用受阻而影响有机物的分解及能量的释放,进而影响生物的各项生理活动。
(5)微塑料进入生物体内,由于物理撞击和摩擦,会损伤消化道各器官的管壁,请你举出一例______(器官);微塑料还能过滤出有毒物质伤害肝脏,影响肝脏分泌______,从而影响人类对脂肪的消化。
(6)以下各选项不能减少微塑料对环境的影响的是______。
A.使用无纺布购物袋 B.用一次性餐盒打包食物
C.不随意丢弃塑料瓶 D.超市购物袋收费
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8年起,将每年秋分日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秋分时节,风和日丽,丹桂飘香,蟹肥菊黄,正是一派瓜果飘香谷满仓的丰收景象。我国古代就有庆五谷丰登、盼国泰民安的传统。通过举办民俗表演、技能比赛、品尝美食等活动,大家一起分享丰收的喜悦。
(1)“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此诗中描述的是春种和______两个时期的农业景象,因为“瓜果飘香谷满仓的丰收景象”我国于2018年设立了______节。我国古代就有庆五谷丰登、盼国泰民安的传统。通过举办民俗表演、技能比赛、品尝美食等活动,大家一起分享丰收的喜悦。
(2)袁隆平为之奋斗一生的水稻(Oryza sativa L。)是被子植物门、______纲、禾木目、禾木科、稻属的植物,其拉丁文名中Oryza 是______名。水稻经过加工,就是主要粮食作物“白米或糙米”,白米主要为人们提供身体所需的______类营养物质,其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是______。糙米与普通精致白米相比,含维生素B1的量是白米的12倍、维生素E是白米的10倍、纤维素是白米的14倍,因此多吃糙米可以改善由于缺乏______而引起的脚气病。
(3)由上图可以判断:水稻的根是______根系;花属于______媒花;种子外面有合生的种皮和果皮,里面的有机物主要是通过叶片进行的______作用产生并积累下来的。
请根据资料回答以下问题。2016年4月,美国维克森林大学安东尼•阿塔拉课题组宣布,他们能用3D“整合组织-器官打印系统”(图1)“打印”出动物的组织,并且证明了这些从打印机里诞生的组织移植到生物体内,能够像正常组织一样存活并生长。图2就是阿塔拉团队“打印”的两件作品,它们分别是利用人羊水干细胞“打印”出一块圆形的下颌骨(图2);利用兔软骨细胞“打印”出的人的耳廓。
(1)人体的结构层次是______。
(2)文章中提到的软骨组织属于______。
A.上皮组织 B.结缔组织 C.肌肉组织 D.神经组织
(3)软骨组织由胶原组织、少许细胞、以及60-80%的水份等成份所构成,成人的软骨组织中并没有神经和______,因此,它不可以像神经组织一样,______刺激,产生并兴奋。
(4)研究者意识到,如果希望3D“打印”出来的组织能够长久的存活,留出供血管穿过的空间是极为重要的。 如图是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请你对照三种血管特点,来辩认此时参与物质交换的血管是______。
A.动脉 B.静脉 C.毛细血管 D.无法确定
(5)人体接受外来移植时,会将移植的结构默认为是一种______,激发自身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出现排斥反应。但用自体细胞进行3D“打印”,可以避免免疫系统的排斥性发生。
长期使用克霉唑乳膏治疗足癣,药效会逐渐下降,原因是( )
A. 药物的使用量过少或药效不稳定
B. 药物使病原体慢慢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C. 少数抗药性强的病原体存活下来并大量繁殖
D. 病原体经过长期努力适应了有该药物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