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生物试题 >

如图为某兴趣小组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而进行的实验,步骤如下,请分析回...

如图为某兴趣小组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而进行的实验,步骤如下,请分析回答:

将长势、大小相同的两株天竺葵放在暗处2天后,分别置于两瓶内,密封瓶口,设为AB瓶;

A瓶移到光下6﹣7小时,B瓶仍放在暗处(图一);

取下玻盖,将点燃的蜡烛分别伸入AB瓶(图二);

AB瓶中大小相同的两片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水浴加热,脱色;

取出脱色的叶片漂洗,滴加碘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暗处理的目的是将叶片内原有的     运走耗尽.

2)步骤AB瓶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    

3)步骤伸入A瓶的蜡烛燃烧更剧烈,说明瓶中富含     (气体),这是植物进行     作用产生的;伸入B瓶中缺少上述这种气体,该气体是被植物的     作用消耗掉的.

4)步骤将叶片脱色,指的是脱去叶绿体中的    

5)步骤滴加碘液后,摘自A瓶的叶片     ,摘自B瓶的叶片     ,这不仅说明光合作用的产生是     ,还说明光合作用需要    

 

(1)有机物(淀粉); (2)光; (3)氧气(O2);光合;呼吸; (4)叶绿素; (5)变蓝;不变蓝;淀粉;光; 【解析】 试题(1)步骤①暗处理:先将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为了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 (2)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A、B瓶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光. (3)A瓶的蜡烛燃烧更剧烈说明氧气多,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B瓶的蜡烛熄灭,说明瓶中缺少氧气,氧气被植物的呼吸消耗. (4)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便于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颜色反应. (5)观察现象,得出结论:滴加碘液后,摘自A瓶的叶片会变蓝色.说明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同时说明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 故答案为:(1)有机物(淀粉) (2)光 (3)氧气(O2);光合;呼吸 (4)叶绿素 (5)变蓝;不变蓝;淀粉;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图甲是“观察植物细胞”实验中所使用的普通光学显微镜结构示意图,目镜的放大倍数是10×,两个物镜的放大倍数分别是10×和40×.根据图回答问题(横线上填写文字、括号填写编号)

(1)某同学在观察装片前首先进行对光,转动转换器,使图中的物镜[________]对准通光孔.然后调整光圈,并转动[________],使光线反射到镜筒内,直到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为止.

(2)对光成功后,这位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如乙图所示的洋葱片叶表皮装片的情况.此时物像放大倍数为________倍.视野中出现的⑧很可能是________.若将视野中的物像⑨移到视野的中央,应将装片向________移动.

(3)若物像模糊不清,可转动图甲中的[]________使物像更清晰.

 

查看答案

下图为两种不同类型的生物细胞模式图,请分析回答:

(1)甲、乙两种细胞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甲细胞不具有[D]________、[E]________、[F]________

(2)若将细胞乙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一般不容易看到的结构是图中的[A]________

(3)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两种细胞在形态结构上有较大的差别,你认为它们的差别主要是由________决定的?

 

查看答案

下图是心脏结构图,据图回答。

(1)在心脏的四个腔中,图中代表左心室的番号是________

(2)血液从图中D出发流进b,最后汇集到c流回到A的过程叫________

(3)图中流静脉血的血管有________

 

查看答案

假如你在森林中迷了路,怎样借助于苔藓植物分辨方向?

(1)苔藓植物生活在________的环境中。(干燥或潮湿)

(2)大多数树干的哪些部位苔藓多?________(背光面还是向光面)

(3)树干长苔藓多的一面朝________(南或北)。好!现在你已经确认方向了。

 

查看答案

如图曲线表示光照强度与绿色植物CO2吸收量之间的关系,下列对该曲线的分析,正确的(   )

A. 曲线AB段表示绿色植物没有进行光合作用

B. 曲线BC段表示绿色植物只进行光合作用

C. B点表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和呼吸作用释放CO2的量相等

D. 整段曲线表明,随光照强度递增,光合作用增强,呼吸作用减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