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生物试题 >

请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类能够模拟一个与生物圈类似、可供人类生存的生...

请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类能够模拟一个与生物圈类似、可供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吗?为了研究这个问题,20世纪80年代,美国在亚利桑那州的沙漠上建造了一个实验基地。为了与地球生物圈——科学家将它称为“生物圈Ⅰ号”相区别,人们将这座建筑称为“生物圈Ⅱ号”。“生物圈Ⅱ号”几乎是完全密封的,里面有微型的森林、农田、海洋、溪流、湿地等。科学家利用计算机来控制射入的阳光,调节各区所需的温度。1991年9月,8名科学家进入“生物圈Ⅱ号”。他们计划在里面住上两年,过看顾完全自给自足的生活。科学家们要设法使这个生态系统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有利于有和其他生物的生存。遗憾的是,一年多以后,“生物圈Ⅱ号”中氧气含量大幅度下降,很多动植物死亡,实验宣告失败。

材料二:自2004年起,北航研究团队经过10年努力研制出我国第一个世界上第三个空间基地生命保障地基综合实验装置“月宫一号”,并成功完成了我国首次长期高闭合度人工生态系统实验,密闭实验持续了105天。2017年7月9日,研究组启动了全新的“月宫365”实验计划,密闭实验将持续200天。“月宫一号“的研究,将为我国的未来深空探测领域的发展奠定基础,最终实现航天员远离地球进行太空长期生活。月宫一号总设计师曾评价说:“生物圈Ⅱ号实验虽然失败了,但是其意义还是非常大的。”

材料三:生态文明是人类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发展的新阶段,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与“征服自然”为特征的工业文明不同,生态文明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

(1)材料一中提到了生物圈Ⅱ号中的__________种生态系统(请在横线上填写数字),其中被称为“地球之肾”的生态系统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动植物种类最少,对其他生态系统依赖性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一中提到科学家们希望在“生物圈Ⅱ号”中过着完全自给自足的生活。你认为以下描述哪一个更符合“自给自足的生活”?_____

A.生产者能生存充足食物

B.消费者消费更少食物

C.“生物圈Ⅱ号”最好无细菌、病毒等

D.人与其他生物之间相对稳定地生活

(3)从“生物圈Ⅱ号”的失败到“月宫一号”计划的启动,你如何理解“生物圈Ⅱ号实验虽然失败了,但是其意义还是非常大的。”这句话呢? ____________________

(4)“月宫一号”实验成功后,生物圈Ⅰ号是不是就可以被完全替代呢?请结合材料二、材料三说说你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湿地 农田 D 这个实验虽然失败了,但它也体现了人类的智慧和科学进取精神,也为人类更好地了解地球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据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人类唯一的家园,不可能被月宫一号替代 【解析】 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所有的生态系统,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不同的生态系统有不同的特点。 (1)“生物圈Ⅱ号”几乎是完全密封的,里面有微型的森林、农田、海洋、溪流、湿地等。其中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有“地球之肾”之称,农田生态系统中人起决定的作用,人们种植的各种农作物是这一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员,农田中的动植物种类较少,群落的结构单一。 (2)“生物圈Ⅱ号”是一个巨大的封闭的生态系统,模拟自然的生态体系,有土壤、水、空气与动植物,甚至还有森林、湖泊河流和海洋。1991年,8个人被送进“生物圈二号”,本来预期他们与世隔绝两年,可以靠吃自己生产的粮食,呼吸植物释放的氧气,饮用生态系统自然净化的水生存,模拟一个与生物圈类似、可供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D正确。 (3)现在,生物圈Ⅱ号已经成为哥伦比亚大学的科普和科研基地了,任何人凭票都可以进去参观,这个实验虽然失败了,但它也体现了人类的智慧和科学进取精神,也为人类更好地了解地球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据。 (4)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人类唯一的家园,不可能被月宫一号替代。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小亮设计了一个绿豆种子萌发相关的实验。实验组的环境温度是25℃,而对照组的环境温度是18℃,他把实验所得的数据绘制成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小题

(1)本实验一共进行了__________天。最后,对照组的发芽率接近100%,那么小亮在实验组中使用了__________粒绿豆(填写40粒或50粒或60粒)。

(2)此实验所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本实验中控制的变量是__________,设置为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一组对照。

(4)由图可知,本实验所得到的结果是随着时间的延长,实验组与对照组种子的萌发数目都逐渐增多,其中从第一天到第七天,__________种子萌发数量都高于__________

(5)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图为两种生物的细胞结构示意图,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__________图所示为动物细胞结构,__________图所示为植物细胞结构。

(2)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共有的结构是[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和[   ]__________。([   ]内填写序号,横线上填写结构名称,①在最外层)

(3)[   ]__________位于细胞的核心区域,控制着生物的生长发育和遗传。

(4)将两种细胞放在清水里,__________(填写A或B)细胞不会吸水胀破,其原因是它具有[   ]__________的结构,其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   ]__________是动植物细胞共有的能量转换器,为细胞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6)植物是自养型生物,由于其细胞内具有[   ]__________,可以制造有机物,而动物细胞不具备此结构。

 

查看答案

生物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学习生态系统知识之后制作了一个小生态瓶,其中的食物网如下图所示

(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的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鱼、虾、淡水螺是__________,它们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除了图中所示成分外,该生态系统还缺少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既存在竞争关系,又存在捕食关系的是__________(举出一例即可),图中一共有__________条食物链,请写出最长的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3)如果该生态瓶中的鱼没有了,那么虾的数量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

(4)若另一生态瓶中只放入植物A、淡水螺A、虾和鱼,与此生态瓶相比,可以维持的时间会__________(填写“变长”或“变短”),其原因是__________

(5)学习小组将此生态瓶放在阳光可照射的环境中观察,在两个月后,生态瓶中的动物逐渐死亡,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查看答案

阅读资料,回答下列小题:

地衣由藻类和真菌两种生物组成,藻类植物往往分布在内部,被真菌菌丝缠绕。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为整个生物体制造有机物,而真菌则通过大量的菌丝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并包裹住藻类细胞使之保持一定的形态和温度。由于地衣对大气污染极其敏感,因而经常被用作大气污染的指示植物。

1.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的关系是(   )

A. 共生    B. 竞争    C. 捕食    D. 寄生

2.关于地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从营养方式上看,藻类植物是自养型生物

B. 从营养方式上看,真菌是异养型生物,是消费者

C. 在传统火力发电厂附近会看到很多地衣

D. 一块岩石上包括地衣在内的所有生物可以构成生态系统

 

查看答案

阅读资料,回答下列小题:

美国于20世纪70年代从中国引进亚洲鲤鱼,用于清除池塘中泛滥成灾的藻类和其他植物。它们的繁殖能力极强生长迅速,“占领”了大量湖泊、河流,并已经北上在美国和加拿大交界处的“五大湖”区大量繁殖。它们不仅破坏渔网,影响航运,而且食用了大量的水生植物和浮游生物,导致本土鱼类的食物匮乏。在个别河流中,亚洲鲤鱼甚至占到水生鱼类总量的90%以上。

1.分析这则材料,下列选项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能力是有限的

B. 生物无法适应多变的环境条件

C. 无论身在何处,生物都能适应环境

D. 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2.这则材料中所描述的亚洲鲤鱼与本土鱼类之间的关系是(   )

A. 共生    B. 竞争    C. 捕食    D. 寄生

3.亚洲鲤鱼泛滥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是(   )

A. 生物种类减少,生态系统变得更加稳定

B. 生物种类增加,生态系统变得更加稳定

C. 生物种类减少,生态系统变得不稳定

D. 生物种类增加,生态系统变得不稳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