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开屏”和“蜻蜓点水”分别属于动物的( )
A. 攻击行为 防御行为 B. 繁殖行为 繁殖行为
C. 防御行为 繁殖行为 D. 防御行为 防御行为
下列现象中,属于后天性学习行为的是( )
A. 蜘蛛织网 B. 蚂蚁搬家 C. 大雁南飞 D. 老马识途
下列动物中,主要的运动方式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蝗虫、章鱼、袋鼠 B. 家燕、飞蛾、企鹅
C. 狗、猫、大象 D. 蝙蝠、青蛙、袋鼠
泡菜是种经过微生物发酵制作的食品,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是检验泡菜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人体摄入亚硝酸盐过量时,会引起中毒甚至死亡。下表是某兴趣小组探究“盐水浓度对泡菜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得到的数据。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下表为泡菜发酵中亚硝酸盐含量(发酵温度;15ºC单位:mg/kg)
盐水浓度/发酵天数 | 第3天 | 第5天 | 第7天 | 第9天 | 第11天 | 第13天 |
1号坛4% | 1.6 | 3.2 | 3.8 | 3.5 | 3.4 | 3.2 |
2号坛6% | 1.2 | 5.5 | 4.0 | 1.8 | 1.2 | 1.2 |
3号坛8% | 0.5 | 2.0 | 1.8 | 1.6 | 1.5 | 1.2 |
(1)制作泡菜所利用的微生物是____。制作时,将备好的原材料和盐水按一定的比例装坛后,泡菜既要加盖,还要用水来封口,这样做的科学道理是______。实验中的变量是____。同时,蔬菜的品种、质量处理方法,以及所加调料等都必须相同,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
(2)分析实验数据可以知道,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随发酵天数增多呈现的变化趋势是:_____。
(3)兴趣小组在25ºC时,重复进行了上述实验,测定的各发酵天数亚硝酸盐含量都低于15ºC时测定的数据,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亚硝酸盐是其他杂菌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在较高温度下,乳酸菌通过____生殖方式快速繁殖,并分解糖类产生的大量_____抑制了杂菌的生长繁殖,同时发酵形成的酸性环境也能分解一部分亚硝酸盐。
(4)在生活中,我们还可以利用哪些细菌和真菌制作发酵食品,请你举例说明(至少写出两种食品及其应用的细菌或真菌名称)。_____
阅读下列资料,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资料一: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地处吕梁山脉中段,海拔1600米,是以保护世界珍禽褐马鸡及华北落叶松、云杉天然次生林为主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褐马鸡为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是中国的特产鸟类,被列为国际自然与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皮书中濒危物种,在历史上广泛分布于中国华北地区。褐马鸡种群数量在建区初期的1982年调查为558只,2009年监测的数量为2000只左右。庞泉沟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在保护珍禽褐马鸡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资料二:2017年6月9日,相关人员在太原市清徐县清源镇发现了一只黑色白点的鸟类尸体。经专家认证,此鸟为山西省当时历史记录及鸟类名录上都未曾发现过的鸟类---噪鹃。这一发现刷新了山西省鸟类分布新记录,也为进一步研究山西境内生物多样性提供了新的参考资料。
资料三:“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由于人们对鲨鱼“鱼翅”的大量食用,目前全球有八种鲨鱼濒临灭绝。其实“鱼翅”营养价值不及猪皮,其中超标的汞更会危及食客的健康。
(1)由资料一可知,____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2)资料二中,噪鹃被专家认证为鸟类的依据是_________(至少写出两点)。
(3)资料三中,“鲨鱼的鱼翅”,实际上是鲨鱼的____。鲨鱼依靠它在水中控制方向,保持平衡。由于有毒物质会通过______积累,鲨鱼体内含量较高的汞等重金属,随着“鱼翅”被食用进人人体,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4)为了保护鲨鱼,我们可以做些什么?_______(至少写出两点)。
将下图中的六种动物进行分类,可以画出如下所求的分类表解,其中①-⑥代表图中的六种动物。请回答:
(1)对上图动物进行分类时,主要是通过比较动物的_____,往往还比较动物的____。因此,我们将身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叫作_____。
(2)表中X代表_____,③和⑥分别代表图中哪种动物[③]___,[6]______。
(3)麻雀的身体内有独特的____与肺相通,可以辅助呼吸。这是鸟类适应飞行生活的结构特点。
(4)在生物分类中____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同____生物的亲缘关系是最密切的。图中与菜粉蝶亲缘关系最近的是表中序号___所代表的动物。他们都依靠_____和_____进行运动,体表都有____,以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适应干燥的陆地环境。
(5)天鹅是洞庭湖区常见的野生鸟类之一,为保护野生鸟类,湖南省林业厅发布了在全省范围内禁止猎捕野生鸟类的命令。天鹅与_____(填表中序号)的亲缘关系最近。发布该禁补令是为了(_______)
A.保护人类不被禽流感病毒感染
B.保护鸟类种类的多样性
C.防止外来物种入侵
D.防止森林火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