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资料一;每年的3月24日是“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结核病是伴随人类历史最长,造成人类死亡最多的慢性传染病,由结核杆菌导致,患者多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接种卡介苗可以有效预防该病,按医嘱规范用药,结核病人可以得到有效治疗并治愈。
资料二:近几年,西非多国暴发了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埃博拉出血热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该病毒变异非常快,不断出现新的属种,通常通过血液和其他体液等途径传播。疫情发生后,许多国家先后开展了疫苗的研制工作,目前疫情已得到了有效控制。
(1)资料一中的结核杆菌与动、植物细胞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结核杆菌虽有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______。资料二中埃博拉病毒的结构简单,由______构成。
(2)从传染病的角度分析,结核杆菌和埃博拉病毒属于______,结核病人和埃博拉出血热患者属于______。
(3)接种卡介苗后,能预防结核杆菌的原理是______,卡介苗在免疫反应中只能抵抗结核杆菌,但它不能对埃博拉出血热病毒发挥作用的原因是______,这种免疫属于______免疫。
(4)为了更好地控制埃博拉疫情的扩散,世界各地采取了多项措施:①用紫外线、福尔马林等对室内外环境进行消毒;②规范睡眠,提高身体抵抗力;③对有出血症状的可疑病人隔离观察;④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纸巾遮掩口鼻,用过的纸巾应该妥善弃置等。上述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______(填序号)。
(5)抗生索对于埃博拉出血热和结核病都可以通过注射抗生素治疗吗?______(填“能”或不能”),原因是______。
读图理解,如图为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①~⑧表示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内二氧化碳含量最高的地方是______。
(2)完成生理过程②的主要器官是______,营养物质最终在组织细胞中的______内被彻底氧化分解,释放能量。生理过程③与④被称为肺的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其中呼出的气体中______增加,______减少。
(3)给患者输液时,应选择______血管注射。在四肢静脉的内表面,通常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______。
(4)人体内各组织细胞产生的尿素由图中生理过程______(填序号)排出体外。
(5)当惊闻阳江市区尤鱼头桥发生的客车撞限高龙门架而被削顶,从而造成重大交通事故时,我们心情沉重、心跳加快,这是由于内分泌系统中______分泌的激素增多,通过生理过程______(填序号)直接进入血液,参与对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鼠妇喜欢生活在背阴略潮湿的环境中。影响它生活的非生物因素除光、温度以外,还有土壤的潮湿程度等。请你利用以下甲、乙、丙三种实验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你要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那么在设计对照实验时,应选择以上哪一个实验装置:______,该实验控制的变量是______。
(2)如果你要探究“土壤的潮湿程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那么能否利用乙装置做探究实验?______填“能”或“不能”)。为什么?______。
(3)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想改进乙装置,探究“土壤的潮湿程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请你参与设计探究方案,并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①提出问题:
②作出假设:______。
③制订计划:
材料用具:20只鼠妇、铁盘、玻璃板、湿土(潮湿程度相当)、干土。
设计并改进实验装置:以横轴中线为界,铁盘内一侧放上一层湿土,另侧放上一层干土,置于______(填“明亮处”或“黑暗处”)。
方法步骤:
A.将20只鼠妇全部放入铁盘中干土和湿土交界处,静置1-2分钟。
B.每隔2分钟(或1分钟)记录一次干土区和湿土区鼠妇的个数,连续记录10次。
④实施计划:略。
⑤实验结果:铁盘内湿土一侧鼠妇数量多于干土一侧鼠妇数量(实验记录表格略)。
⑥数据分析及结论:为了实验数据更加准确,应取______。根据实验结果,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4)关爱生命,从我做起。做完实验后,将鼠妇放回______中。
如图表示某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温度的关系,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光照为0时,周围的环境温度也为0
B. 光照强度在0—a时,光合作用强度只与光照强度有关
C. 光照强度在a—b时,光合作用强度只受温度影响
D. 光照强度大于b时,植物不再进行光合作用
“荆楚楷模”、入围“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的襄阳少年王子豪两度“割皮救父”的故事感动了亿万中国人。以下关于皮肤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宫
B. 皮肤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C. 从免疫学角度来看,患者移植的皮肤相当于“抗原”
D. 用肥皂洗手可以减少皮肤上的病菌数量,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控制传染源
在用酵母菌家庭酿酒的过程中,从密闭的发酵盆中检测出三种化合物,其浓度变化如图。图中P,Q,R依次代表( )
A. 酒精、二氧化碳、氧气 B. 酒精、氧气、二氧化碳
C. 二氧化碳、氧气、酒精 D. 二氧化碳、酒精、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