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生物试题 >

某同学探究了“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其操作过程如下表所示。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某同学探究了“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其操作过程如下表所示。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装置为什么要放入37°C温水中处理?___

(2)通过1号和2号试管的对照实验,可以证明___对淀粉具有消化作用。1号试管的现象是___

(3)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上述实验方案的基础上,想进一步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消化作用的影响”,以1号管的条件为依据,又设置了4号试管放在0℃的水中,请你判断4号试管滴加碘液后的实验现象是__,实验结论是_____

 

模拟口腔的温度 唾液淀粉酶 不变蓝 变蓝 温度对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有影响​ 【解析】 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由表可知:1号试管和2号试管对照,实验变量是唾液;1号试管和3号试管对照,实验变量是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 (1)将实验装置放入37℃的温水中是模拟人体的正常体温,在此条件下,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活力最强,将淀粉消化成麦芽糖。 (2)1号试管和2号试管对照,实验变量是唾液的有无,2号试管为对照组,说明了唾液在馒头消化中的作用;淀粉遇碘变蓝色,1号试管遇碘不变蓝,原因是馒头碎屑里的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为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2号试管遇碘变蓝,说明水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 (3)如果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则温度为实验变量。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在低温下,酶的活性低或丧失,淀粉不会被分解或分解不完全,滴加碘液后会变蓝,实验结论是温度过低会影响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如图为人体消化系统模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消化道中既无消化功能又基本上没有吸功能的器官是咽和_____。能暂时贮藏食并且初步消化蛋白质的器官是_____ 

(2)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它很长,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的______和许多绒毛状的突起小肠绒毛,就大大增加了它的内表面积,从而有利于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3)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是_____,它能分泌___,该消化液不含消化酶,但能进脂肪被消化。

 

查看答案

从一个细胞到“小帅哥”,让我们看到了生命发生的奇妙变化。

(1)我的生命开始于一个被称为_____的细胞,形成于_____,出生前的我舒适地生活在妈妈肚子的[2]______里,每时每刻,都通过脐带和[1]____从妈妈那获得营养。

(2)我出生了,人们说我长得像妈妈,这是一种____现象。

(3)青春期的我开始长胡子了,这和性器官中的_____分泌的雄性激素有密切的关系,我要积极锻炼,努力学习,不虚度青春好时光。

 

查看答案

如图是显微镜视野中人血涂片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在“10×”目镜、“40×”物镜组合的显微镜视野中,血细胞被放大了_______倍。

(2)当人体某处受伤出血时,具有止血和凝血作用的是[____]血小板,若伤口受病菌感染发炎,数量明显增高的是[____]。

(3)成熟的红细胞没有______,细胞中含有血红蛋白,具有运输______的功能。小燕经常面色苍白,容易疲劳,经血液化验,红细胞的数目为3×1012个/L个(女子正常值为(3.5~5.0)×1012个/L个)。据此判断可能患有_____症。平时应多吃一些含蛋白质和_____丰富的食物。

 

查看答案

下图是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图中编号①、②、③、④所指的是心脏各腔,字母A、B、C、D、E、F、G、H所指的是各血管。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C和G分别表示_________

(2)在图中,与D和H血管具有相同结构特点的血管是_____(用图中的字母回答)。

(3)当血液从D血管流到F血管后,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含量____,此时血液由____变成_____。               

(4)将人血的永久涂片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进行观察,所看到的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是______

 

查看答案

如图是人体呼吸系统的部分结构及放大示意,请分析回答:

(1)图中[___]____既属于消化器官也属于呼吸器官,是气体和食物的共同通道。痰形成的主要部位是[4]_____

(2)人吸入的空气能够变得温暖、湿润和清洁,主要是由于[__]____内粘膜和毛细血管的作用。

(3)外界空气进入肺以后会充满在结构[10]____中,进而与[9]进行气体交换,此时氧气由[10]内进入[9]内需经过___层上皮细胞。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