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虫与家蚕发育过程的相同点是( )
A. 都是通过有性生殖繁殖后代
B. 二者的幼虫的形态和生活习性都与成虫相似
C. 发育过程都为不完全变态发育
D. 发育过程都是完全变态发育
下列属于植物组织培养的是.
A. 花粉培养成单倍体植株
B. 芽发育成枝条
C. 根尖分生区发育成成熟区
D. 未受精的卵发育成个体
某学习小组为探究 “水温对鲫鱼呼吸频率的影响”,做了以下实验:
①取三个大小相同、洁净的烧杯,分别加入等量已晒过的自来水,调节三个烧杯中的水温,分别是20℃、常温25℃、30℃,并保持恒定。②将3条大小、生长发育状况相同的鲫鱼分别放入三个烧杯中。③安静2分钟后,开始记录鲫鱼在1分钟内的鳃盖运动次数(即呼吸频率);稍停片刻,重复记录两次。结果如下表:
每分钟鳃盖运动次数(次) |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平均值 | ||
甲 | 20℃ | 52 | 45 | 47 | 48 |
乙 | 常温25℃ | 112 | 110 | 109 | 110 |
丙 | 30℃ | 187 | 185 | 183 | 185 |
请回答:
(1)该学习小组探究的的问题是:______?
(2)乙组与甲组或乙组与丙组可以形成________实验,两组实验的变量均是____。
(3)实验时除水温不同外,其它条件必须相同,目的是_____。
(4)实验中记录三次再取平均值的目的是_____。
(5)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
为探究植物的生理作用,苏斌设计并实施了以下三个实验。请据图6分析(注: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
(1)实验一中,A瓶装有萌发的种子,B瓶装有煮熟的种子。苏斌观察到A瓶蜡烛熄灭,证明种子的呼吸作用吸收了___。实验中B瓶起___作用。
(2)实验二中,为消耗叶片原有的淀粉,苏斌先将C、D两装置放在___环境中一昼夜。再将两个装置放在光下2小时,分别摘取一叶片,进行脱色、漂洗、滴加碘液,观察到[__]装置中的叶片变蓝,证明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___。
(3)实验三中,苏斌发现[___]装置的塑料袋内壁有许多小水珠,说明水分主要是通过蒸腾作用从___散失的。为减少水分散失,移栽植物时可采取___等措施。
陈老师虽年已古稀,但身板硬朗,精神矍铄,分析其原因,这与他广博的生物学知识和科学的锻炼方式密切相关:
(1)夏天傍晚他选择空气清新、凉爽、湿润的树林小路散步。你认为这主要是由于绿色植物__________和____的结果。
(2)晨炼他不去树林而选择小河边,是因为夜幕降临,树木的___使树林周围环境的空气不如傍晚清新。
(3)有次陈老师晨炼时随手掐断一株绿色植物的幼茎,发现茎的断面有白色的汁液渗出,这汁液来自茎的___。
(4)陈老师的锻炼对环境的选择引发了江贤慧同学的好奇心,她用仪器测量了小树林中24小时的某气体的数字变化,并把这些数字用曲线表示如图4,你认为江贤慧测量的是___气体的变化。
图4 图5
(5)江贤慧将图5植株中甲叶片的主脉切断,乙叶片的两面对应贴上不透明的锡箔纸,暗处理一昼夜后,再置于阳光下4小时,取下两叶,经脱色、漂洗后用___处理,发现A、C两部位未变蓝色,B部位呈蓝色。这个实验存在_组对照试验。通过实验能够证明光合作用需要水和____。
小肠盘曲于腹腔内,上连胃,下接大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图一是小肠的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图二是糖类、脂肪、蛋白质在消化道中的化学性消化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小肠内表面有许多______,它的表面又有很多突起,称为______,这样就大大增加了小肠的表面积,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主要场所。
(2)小肠中除____分泌的肠液之外,还有能将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的____和胰液等多种消化液。
(3)图二中,代表蛋白质的曲线是______,代表小肠的一段是______。